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三大研究成果重磅發布 四川天府新區深化公園城市建設探索路徑

2023-05-0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日前,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和第六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相關活動在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區舉行。

    論壇上,基於在公園城市建設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四川天府新區重磅發布系列研究成果。

    《公園城市指數體系2022》,構建了「1個總目標、5大領域、15個方向、45個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未來可對全國乃至國際更廣泛城市應用推廣。

    《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以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為切入,初步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河湖治理提升的經驗與思考。

    《公園城市之理想校園——天府新區校園建築空間營造創新實踐》,以理想校園為樣本,致力於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案例和經驗。

    《公園城市指數體系2022》正式發布

    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經驗開花結果、複製推廣

    公園城市指數研究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從《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到《公園城市指數2022》,是更精準的定位,更廣闊的延展,也是更清晰的指引和更高的期待。據了解,指數來源於成都市、天府新區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大量理論研究,也借鑑了全國很多城市的實踐案例,將適用於成都的特定方法,上升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解決方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表示,新的指數框架進一步明確並強化了「價值引領、人民感受、客觀數據、科學計算」的原則與方法,遴選出技術上可量化、老百姓可感知的45個特色指標,總體形成「1個總目標、5大領域、15個方向、45個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適用於全國各級各類城市的自我評價和第三方客觀評估,也為國際城市更廣泛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成都設計諮詢集團簽約共建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未來,三方將共同支撐指數研究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公園城市理論與實踐經驗在「首提地」開花結果、複製推廣。

    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成都設計諮詢集團總控中心主任王波表示,公園城市指數中心將面向國際、國內廣泛的學術組織、科研單位、設計機構,組織開展公園城市學術研討和指數延展課題,致力於公園城市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知識傳播等,共同推動公園城市指數的功能完善,進一步拓展公園城市指數的評估對象,按年度發佈公園城市指數榜單,並編撰優秀「榜樣城市」的深度分析報告,助力各城市在公園城市理念引導下鞏固發展優勢、彌補關鍵短板,努力構建一個具有時代價值和廣泛影響的城市發展指數。

    《實踐探索》發布

    進一步深化公園城市治水興水的路徑探索

    在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四川天府新區發布了《興隆湖生態系統修復的創新實踐——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 實踐探索》(簡稱《實踐探索》)。

    《實踐探索》以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為切入,系統闡釋新區治水興水「三尊重、四協同」的規劃理念和「五維一體」的工作模式,詳細介紹運用系列生態工法、融合多學科技術、溶解城園邊界等實踐中的創新技術方法,初步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河湖治理提升的經驗與思考。

    《實踐探索》從水出發,結合治水的先導在於踐行歷史觀、因循城水關係,堅守城市發展源脈與人本初心,遵循「因天材,就地利」營城智慧,統籌全流域、全生命周期核心要素,構建基於自然化的水生態綜合提升方案,充分發揮優質水生態對創新資源要素的集聚效應,按照「功能耦合、空間滲透」的路徑,培育發展綠色創新動能、低碳產業力量,同時以全域水系規劃為根本,統籌推進水資源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災害防護,系統佈局城水相融無界公園、多彩水岸生態場景、綠色低碳普惠設施,開展「集眾智、促協作」等公眾性活動,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風尚,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下一步,天府新區藉此機會,進一步深化公園城市治水興水的路徑探索,全力打造與水共融的創新生態樣板、擁水共興的產業集聚樣板、親水共享的宜居生活樣板,譜寫水潤天府新篇章。

    《創新實踐》成果發布

    圍繞「生活、空間、治理」三大維度

    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案例和經驗

    在四川天府新區分論壇上,《公園城市之理想校園——天府新區校園建築空間營造創新實踐》(簡稱《創新實踐》)成果現場發佈。

    據介紹,《創新實踐》以理想校園為樣本,圍繞「生活、空間、治理」三大維度,按照理想校園的緣由、什麼是理想校園、怎麼建設理想校園、如何管理理想校園、理想校園的多種可能性等進行全面解讀,致力於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案例和經驗。

    城市的核心是人。理想校園是公園城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載體,天府新區以「理想校園、社區共享」為主題開展理想校園設計競賽,力求突破思維定勢、突出功能複合、柔化校園邊界、強化資源共享,全力打造多功能的育人場景、多層次的教學空間、多維度的美學體驗、多樣化的校園生活,建設學生嚮往、老師自豪、家長滿意、市民共享的教育生活空間,努力探索公園城市理念下的校園表達新模式。(記者 付莉莉)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