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商报专稿

瀋陽鐵西人講勞模故事:壓縮機機殼焊接拼裝第一人楊建華

2023-06-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勞動模範建華是瀋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工人、高級技師。他研究成功並投入生產應用的「離心壓縮機、鼓風機機殼拼裝製造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省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一線工人。他攻克了世界級工藝製造技術難題,也是「中國焊接機殼拼裝製造第一人」。

1.jpg

    1969年冬,楊建華懷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懾,邁進了瀋陽鼓風機廠大門,被分配到結構車間當鉚工。剛進廠,一般都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然而,楊建華卻不滿足只跟一個師傅學習,稍有空閒,就到別的師傅那兒「偷藝」。楊建華是個善於用「腦子」幹活兒的人。他出徒後干的第一個活兒是「50A集流器」。「進風口」是用5塊扇形板拼在一起的,拼完的形狀就像「喇叭花」當時的鉚工完全是手工操作,一般兩個人一天能做4個「進風口」。楊建華就開始琢磨並悄悄找來一些廢舊材料,製作了一個「拼裝模具」,一個人一天就能幹5個「進風口」。

2.jpg

    1992年夏末秋初,楊建華主動提出要擔當「鉚焊拼裝機殼」試製任務。當時,見過國外鉚焊拼裝機殼的只有沈鼓少數領導,因此,楊建華能找到的圖紙也比較簡單。「中分法蘭反變形」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而變形超過10毫米產品就報廢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先將板材拼成產品形狀,用圓鋼進行剛性固定,然後再焊接,焊接時為防止受熱不均勻產生變形,採取按不同順序分段焊接,焊一道,量一次;同時採用「反變形」技術……楊建華連續攻克了「中分法蘭反變形」「進出口風管壓型」「筒體兩端板曲率」「下殼內孔加工」「殼體焊接變形」等5道難關。

3.jpg

    1997年,楊建華創造性地推出壓縮機機殼「一·四拼裝法」工藝方法,即「一套控制變形系統,四步拼裝方法」,形成一套規範性操作規程,機殼生產從此實現質的跨越。此後,伴隨着沈鼓產品進入大型化、高等級的新階段,焊接機殼的體積也越來越大,技術的難度越來越高,楊建華的技藝也越來越純熟。第一台國產化36萬噸乙烯裂解氣壓縮機、第一台國產化10萬噸甲醇壓縮機、第一台國產化MA80軸流壓縮機、第一套國產化4萬空分空壓機組、第一套國產化800萬噸煉油裝置用機組……沈鼓那些具有共和國里程碑意義的大型離心壓縮機,其中大部分機殼都由他領銜製造。

4.jpg

    從業40餘載,楊建華用智慧和汗水不斷跨越歷史,如今,他依然奮鬥在路上,用他的精神鼓舞、影響更多的青年職工,為中國工業技術創新貢獻力量。本期視頻由中國工業博物館講解員劉艷丹為大家講述,短視頻會在鐵西區官方抖音賬號「鐵西發佈」、視頻號「鐵西報」同步播放。(王藝橋)

5.jpg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