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经济纵横

四川多措並舉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力爭2025直接融資規模突破6000億元

2023-06-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四川證監局、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等11部門印發了《四川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三年(2023-2025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6月15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到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傅瑜,人行成都分行副行長黃全祥,四川證監局副局長蔡英詳細介紹《三年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傅瑜介紹,《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即到2025年末,四川省直接融資規模突破6000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步提高,國民證券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並實現五大目標:

    企業培育總量不斷提升。到2025年末,納入四川省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企業數量超過700家,進入輔導期企業80家,報會企業40家。每年新增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60家。

    掛牌上市公司數量穩步增長。到2025年末,力爭實現四川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60家。區域實現分類分梯次推進,「優勢區」不斷增強,「潛力區」躍升,尤其是「優勢區」成都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於30家,綿陽市、德陽市、瀘州市、眉山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於3家;「潛力區」宜賓、樂山、遂寧等9個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於1家。

    上市公司質量顯著改善。做優上市公司,打造上市公司梯度發展隊伍,到2025年末,培育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6家以上、市值500-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9家以上、市值200-500億元的上市公司34家以上。

    債券融資規模穩步擴大,債券發行利率保持在合理區間。到2025年末,四川省非金融企業信用債融資規模超過5500億元。債券融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淨融資規模逐年提升。保持全省債券平均發行利率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

    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預警監測機制不斷健全,有效防控和有序處置風險。

    傅瑜續指,《三年行動計劃》圍繞「股債結合」工作思路,四川將從上市培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債券融資、推動基金業發展、發揮行業機構作用等五方面具體開展工作。

    做精上市梯次培育。一是推動企業入庫培育,動態篩選符合產業政策、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較強的企業進入四川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形成更多企業上市「後備軍」。二是提升入庫企業培育「含金量」,聯合滬深北港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天府股交中心,對企業分行業、分層次、分階段進行全周期針對性服務。常態化舉辦融資對接會。三是增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功能,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科技創新專板建設力度。

    做優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含金量,發揮產業引領作用,從而得到市場的青睞與認可。一是強化規範治理引領,加強對上市公司遷入四川的事前盡調和風險管控。二是強化上市公司內生增長和創新發展,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優化融資安排。三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和分拆,圍繞主業開展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整合,提升核心競爭力。

    做大債券融資規模。堅持股債結合,債券優先,量質雙升,做大直接融資規模。一是做大做強發債主體,鼓勵各市州整合現有的發債主體,提升外部評級至AA+以上。二是優化債券發行環境,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逐年將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放寬反擔保要求。鼓勵各市縣財政部門建立債券風險補償機制。三是推動企業搶抓機遇,用活政策,發行創新型債券產品。四是建立並完善債券發行重點企業庫和項目庫,鼓勵具備承銷資格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企業債券的承銷和分銷。

    發揮基金引領作用。一是推動產業引導基金加大對科創小微企業及各級入庫企業投資的力度。二是鼓勵市州對投資並實現轄內企業成功上市的股權投資機構給予一定獎勵。三是發揮私募基金上市培育孵化作用,鼓勵各市(州)通過與頭部基金合作設立基金,引進產業鏈的關鍵企業,孵化培育上市。

    加強行業機構能力建設。一是支持證券、基金、期貨機構的高質量發展;二是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支持本地證券法人機構強化公司治理、提升專業能力,鼓勵期貨機構優化「保險+期貨」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壓實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

    做好直接融資的協調服務。一是建立直接融資服務協調機制,幫助企業解決改制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發行債券等融資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建立直接融資顧問隊伍,分片區為市(州)政府以及重點擬上市、發債企業提供決策諮詢。三是定期組織召開涉上市培育、發債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會,提升企業對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發債等的認識和運用能力。(記者 付莉莉)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