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中华大地

河南:厚植交通區位優勢 高築現代化建設勝勢

2023-08-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從地理位置來講是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集群。省會鄭州作為京廣和隴海兩大鐵路動脈的交匯點,是中國鐵路網絡的心臟,又在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鐵網,直通東南亞和歐洲的貨運班列,以及覆蓋歐美亞三大洲200多個城市的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使鄭州成為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洛陽、南陽和商丘憑藉各自在交通版圖上的樞紐位置,入選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周口、信陽則因為特有的水運條件,成為了航運樞紐。

    近年來,河南在現有交通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建設立體化、現代化和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讓水陸空鐵樞紐聯動,實現人口、產業和國土空間的高效配置,以疊加的區位優勢,為現代化建設積累勢能。

2 (1).jpg

    疊加區位優勢 確保現代化建設從高點出發

    近年來,河南省把交通建設投資主要集中在服務支撐樞紐經濟發展,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上。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25.2億元,其中高速公路560億元,普通幹線公路153億元,農村公路87.5億元,內河水運13.3億元,運輸場站8.5億元,支持保障系統2.9億元。有效發揮了投資拉動作用,為全省穩經濟大盤作出了交通貢獻。

    目前,河南正在建設的安羅高速黃河大橋位於新鄉市原陽縣與鄭州市中牟縣之間,是鄭州第二繞城高速的關鍵組成部分,大橋全長15.223公里,總投資106億元,用鋼量達22萬噸、水泥57萬噸,僅橋樑裝配式鋼架就能帶來十億元的產值。大橋建成後將成為黃河上最高、最長的大橋,可以有效緩解大廣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的通行壓力。

    2019年6月,周口港建成河南第一個內河集裝箱港口,標誌着河南進入了通江達海的新時期。近幾年,周口市累計投入40億元用於航道提升和港口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周口港中心港區為龍頭,沈丘眾恆碼頭、劉灣碼頭、項城周海物流、商水鄧城碼頭、示範區益海碼頭等競相發展的態勢,為河南銜接藍水經濟奠定了基礎。

3.jpg

    到2025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將突破10000公里,「米+井+人」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實現交通體系、物流樞紐與區域、城市、產業融合發展,初步建成樞紐經濟先行區和交通強國示範區。隨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河南的交通區位優勢層層疊加,更高能級的樞紐地位,也將保障現代化河南建設從高點出發。

    連結藍水經濟 鞏固河南物流樞紐通道地位

    截至2022年底,河南省已建成周口、信陽、漯河、平頂山港4個以貨運為主和洛陽、南陽、許昌港3個以客運為主的港口,泊位達223個,設計吞吐能力 7181萬噸,完成港口吞吐量4271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約4.1萬標箱。其中,周口佔據了全省貨運總量的75%,從沙潁河出發的船舶到淮河後,經洪澤湖過京杭大運河,往南走即可接入長江航道,往北走則到達連雲港等海港,是當下河南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沿高地。

    為再造航運優勢,周口市成立港航局,統一規劃和調度境內港口的建設和開發。近年來在周口港航局的主導下,航道梯次升級,兩千噸級貨船暢行無阻。與深國際合作新建的沈丘碼頭,打通了內蒙古、山西、陝西與長三角經濟區之間的能源通道。

4.jpg

    目前,沈丘正通過完善公鐵水多式聯運,打造港口物流園,建設豫東煤炭儲運基地。安陽鋼鐵將產能置換項目落戶沈丘,結束了周口沒有大型重工業的歷史,原材料和成品鋼通過水運每噸可減少運費70元左右,每年能節約3億多元運輸成本。其上下游產業也應聲集聚,矽鋼電磁新材料等一大批圍繞鋼鐵產業的物流、深加工等供應鏈企業相繼落戶沈丘,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全省產業結構來看,河南省的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和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整體上水路運輸貨源保障性較好。從全省大樞紐建設角度來看,內河航運是進一步鞏固河南省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地位,加強與長三角地區戰略對接的重要補充。

    叫響老家河南 「交通+」迎接四方賓客

    河南省最具潛力的旅遊資源分佈在「一河三山」區域,即孕育文明的黃河生態區、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區、生態宜居的伏牛山區、滿載紅色記憶的大別山區。通過聯程運輸,讓遊客在不同階段分別感受旅遊的「快進漫遊深體驗」,是現代旅遊業對交通運輸的新要求。

    河南省共規劃旅遊公路約16600公里,主線全部為高速公路,約5000公里,支線以普通幹線公路為主,約5500公里,聯絡線以農村公路為主,約6100公里,構建出了主線串聯、支線循環、聯通景區、貫通城鄉的旅遊公路網,基本實現全省高熱度旅遊景區20分鐘上高速,打造具有「快進」特點的旅遊交通體系。

    在旅遊資源相對連片的地區,建設旅遊環線,構建具有通達、遊憩、運動等複合功能的旅遊風景道,將具備條件的公路線路打造成旅遊產品,實現普通公路由單一通道向集交通、美學、遊憩和生態等多種功能的複合型通道的轉變,形成具有「慢游」特點的交通體系。

    到2035年前,河南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5條共3750公里,涉及「一河三山」片區20條共2330公里,佔新增總里程的62%。截至 2022年底,全省 5A級景區高速公路全覆蓋,4A級以上景區覆蓋率達到90%。(李欣 王皓萍)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