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海上明珠 勇立潮頭 《江海明珠》海珠發佈

2023-09-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海上明珠,誠如其名,城市的文脈血脈中鐫刻着海納百川、珠聯璧合的基因,這是對海珠最好的詮釋,也是海珠的底蘊所在。9月20日,一本全面展現廣州市海珠區因海而生、大浪淘沙、勇立潮頭、向海揚帆的千年歷史文化底蘊和開放進取精神的新作——《江海明珠》正式發佈。

    《江海明珠》新書發佈會由中共海珠區委宣傳部主辦、琶洲管委會協辦,本次發佈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海」為主題主線,邀請了省市區有關部門及高校專家代表、海珠區各界代表,媒體代表,讀者代表,以及出版方廣州出版社有關代表共同見證,專家學者們在活動現場共話海珠歷史文化,共談海珠今昔故事,共畫海珠美好藍圖。

00308933.JPG_tplv-9lv23dm2t1-size_2152372.jpeg

    與海結緣  千年海岸今猶在

    江海奔流,一脈千年。發佈會前,由媒體代表和讀者代表組成的考察團先後到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粵海第一關進行參觀打卡,深入了解海珠兩千多年來以水為脈、依水而生、向水而興、因水而美、擁水而榮的文化特質,感受與海結緣、生生不息的江海之美蝶變過程。

    《江海明珠》由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策劃,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廣東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廣東省文聯原主席劉斯奮題寫書名,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鳳蓮著。

    與以往海珠文化專著不同,這是一本研究海珠區歷史文化體系的學術專著,書中建立了一個以海珠為中心的大文化坐標體系,置身嶺南文化的大歷史觀念中,書寫大廣州概念下的海珠滄海桑田的獨特魅力和生命力。該書以海珠兩千多年來的文化形態為研究對象,從海珠在廣州大文化體系中的歷史地位、城市文化傳播品牌和文化發展新方向三個維度,用15個關鍵詞串聯起海珠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脈,明確海珠文化在廣州的地位,為讀者呈現全局視野、歷史縱深和時空變遷下的文化海珠。

    「我們希望通過全面細緻梳理海珠歷史文化,為廣大幹部群眾讀懂海珠、熱愛海珠、奉獻海珠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文化讀物和對外宣傳讀本,講好講透『海珠故事』,留下我們當代人的一份文化情懷。」海珠區相關負責同志如是說。

    在新書發佈會的介紹中,梁鳳蓮博士從海珠文化的獨特、變化、發展,去讀懂廣州文化的多樣性、成長性、獨特性。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董上德教授對《江海明珠》一書進行了點評,從海珠順勢而為的變,厚積薄發的變、兼容並畜的變道出了海珠生機勃發的重要原因,讚美了海珠懂得運用創新思維進行乘法運算,不斷開拓新的可能。

00309215.JPG_tplv-9lv23dm2t1-size_1735646.jpeg

    賡續文脈  文化記憶新呈現

    大江潮去復潮來,這顆躍江而出的璀璨明珠,是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嶺南文化匯集地、改革開放前沿地,歷史文脈綿延不絕,文化遺存璀璨豐富,自然人文交相輝映。

    尋找城市的文化歷史根基,是永恆的城市發展話題。為出版歷史文化研究專著《江海明珠》,海珠區有關部門走訪了相關地點、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發佈會當天推出的《江海明珠·光影風華——廣州市海珠區歷史文化老照片專題展》引起了熱烈反響。

    該展覽結合《江海明珠》一書,以「河江海的對話、舊時堂燕、人文薈萃、城市記憶、向海揚帆」五個篇章展出了上百張珍貴的老照片,縱深記錄、鮮活展示海珠滄海桑田、日新月異的崢嶸歲月,謳歌新時代海珠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非凡成就,讓與會嘉賓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海珠的歷史風貌和人文氣息。

    近年來,海珠區沿着總書記的指引的方向,賡續千年文脈,持續擦亮「文旅名片」廣州塔、「商貿名片」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生態名片」海珠濕地、「創新名片」琶洲試驗區、「教育名片」中山大學、「藝術名片」十香園等六張名片,凝聚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書寫發展新篇章。(記者 黃裕勇)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