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要闻热点

重慶成為全國唯一「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2023-10-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0日舉行的重慶市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9年以來,重慶相繼獲批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已成為當前全國唯一兼有水、陸、空、生產服務、商貿服務「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誌,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許新成,重慶市政府外辦副主任張婭茜,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肖文軍,重慶海關副關長王忠文出席發布會並介紹有關情況。

    通道「朋友圈」越來越大

    據介紹,今年年初,重慶市委召開了全市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工作推進大會,紮實推動實施《重慶市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形成了全市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共商共建的工作格局。

    通過拓展通道物流網絡,2023年1-9月,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共運輸12.6萬標箱,同比增長19%,貨值193.3億元。截至9月底,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共累計運輸54.6萬標箱,貨值906.5億元。通道對內輻射18個省(區、市)的69個城市、138個鐵路站點,對外通達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73個港口。

    在做大做強通道貿易方面,重慶引導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如康寧科技公司等知名企業加大在渝產能布局。1-8月,重慶對東盟國家非金融類投資項目15個,實際投資8553萬美元、同比增長451%。通道沿線省份對東盟10國進出口額,從2019年的6916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8817億元,年均增長8.91%。

    楊琳表示,總體來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朋友圈」越來越大。下一步,重慶將聚焦通道運輸能力、經濟協同發展、通道貿易規模、通道服務效率、通道數字賦能等方面,力爭取得新突破。

    對接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

    重慶是全國唯一兼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黃誌表示,接下來,將增強樞紐綜合承載效能,改善樞紐集疏運條件,支持有條件的區域規劃建設一批進園區、進港口、進企業鐵路專用線和港區專用泊位,實施一批產業大道、疏港大道項目,推進既有貨運場站改擴建,實現不同運輸方式間的高效聯通。

    同時,提升樞紐對外交通便捷度,重點是統籌鐵、公、水、空四種聯運方式,完善重慶「國家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對外貨運通道布局,打造聯動全國主要城市群、聯結「兩洋」的便捷物流通道,高效對接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和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

    重慶海關如何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王忠文介紹說,目前,重慶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5.39小時、0.66小時,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下一步,重慶海關將探索優化多式聯運海關監管模式、豐富班列運輸進出口貨物類型等,力爭「新通道」通得更快、聯得更廣、運得更多、平臺更強經貿更密、產業更優。

    據張婭茜介紹,近年來,重慶市政府外辦充分利用外事資源服務保障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功舉辦多場重要外事活動,增強了通道建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張婭茜表示,下一步,將深度參與中國-東盟、瀾湄合作、RCEP等多邊合作機製,積極爭取重大多雙邊外事活動落戶重慶。用好新加坡、緬甸、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沿線國家駐華使領館資源,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助力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新格局。

    強化「通道+經貿+產業」聯動

    「力爭到2027年,重慶與東盟國家進出口額超過1700億元,年均增長5%以上。」許新成表示,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是國際物流的大通道,也是國際經貿合作的大平臺,重慶積極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際市場,積極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化「通道+經貿+產業」聯動,以通道帶動經貿合作,以經貿合作促進通道能級提升。

    具體包括,依托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發揮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作用。深入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在通道沿線國家舉辦「渝貿全球」商品展。著力打造「投資重慶」品牌,依托進博會、西洽會等活動平臺,瞄準通道沿線國家世界500強和專精特新優質企業,開展系列招商活動等。

    構建陸海新通道的綜合服務體系是《五年行動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肖文軍介紹說,下一步,將加大重慶「無水港」的布局和建設力度,加密海外倉的網絡,加快在重慶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地區分撥中心、海外倉建設,努力實現RCEP國家(地區)全覆蓋。同時,還將打造物流貿易供應鏈龍頭企業,加大優質企業引進力度,實施商貿物流企業倍增計劃等,真正實現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記者 陳爽)

    頂圖: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朋友圈」越來越大。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