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中华大地

2023第二屆三聯人文城市年度論壇在成都舉辦

2023-10-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10月26日下午,2023第二屆三聯人文城市年度論壇在成都中國-歐洲中心舉辦。論壇以「城市與我們:流動的公共」為主題,邀請戴錦華、張永和、汪民安、李曉江、費俊、周榕、項飆、小河等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分享。三聯人文城市及三聯中讀執行總編輯賈冬婷擔任論壇主持人。

    據悉,2023第二屆三聯人文城市獎以「流動的公共」為主題,聯結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思考者和實踐者,對當代城市裏豐富多樣的公共生活進行探索。人文城市年度論壇「城市與我們:流動的公共」,是對本屆人文城市獎主題的深度闡釋。論壇邀請了8位來自建築、藝術、人文學科的演講嘉賓,從自身不同的學科背景和觀察視角出發,探討城市中的公共空間與公共性,更探討在城市中「人」如何顯影,以及城市生活體驗如何從「人」的尺度出發。

    在現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電影研究者戴錦華表示,電影藝術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觀影過程亦如城市生活的隱喻,陌生的人們在影院相聚又分別,獲得了相同的體驗及不同的感悟,完成了物理與情感雙重意義上的流動。非常建築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張永和以良渚國美校園設計為例,討論了建築師責與權的當代突圍。當新一代年輕人對建築和校園生活的期待發生改變,怎樣的設計才能容納多種需求、並激發更多可能?這將成為建築師思考與關注的重點。

2.jpg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民安援引哲學家德勒茲「褶子城市」的概念,強調城市應該向光打開,也應保留隱秘褶皺。一座能夠不斷摺疊的、內容豐富的城市更能吸引人的駐足。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聚焦城市社會變遷中「人」的顯影。他認為,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當為不同背景、文化、身份的人都提供可用的城市空間與服務供給,儘可能地制定多元的城市空間與公共場所。包容性將成為城市活力的來源。

3.jpg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感知城市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跨媒體藝術家費俊從「身體與媒體」出發,通過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案例,展現人們超越物理限制去體驗城市、與城市互動的可能。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建築評論家周榕則關注親身體驗與城市生活間的緊密關聯。他認為觀看僅僅是體驗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種,如果人們想更好地理解、感知城市,設計師想要進行更人性化、更有效的設計,身體力行與抵達現場必不可少。

    人類學家項飆從公共的切近性出發。在他看來,城市生活中的公共性是可變的、流動的、是與每個個體緊密相關的,當個人與公共的關係更加緊密,生活中就具備了更多的流動性與可能性。音樂人小河則分享了他歷時多年進行的「尋謠計劃」,當無數人湧入大城市,小河呼籲人們不忘小城、回望小城。一個人和故鄉小城的情感連結,將給予人長久的靈感與滋養。

4.jpg

    據悉,作為三聯生活傳媒創立的內容品牌,三聯人文城市以第一屆人文城市獎為起點,確立了奇數年舉辦人文城市獎、偶數年舉辦人文城市季的雙年模式,希冀在中國城市化從量變到質變的節點上,推動公眾啟蒙,激發公眾參與,促進未來中國城市的社會價值與人文關懷。今年以「流動的公共」作為本屆獎項主題,一方面是希望探討在數字浪潮席捲下,公共領域不再完全依託於物理時間和共同空間,所產生的變化與多種可能性;另一方面,這一主題也指向經過了不同人群的使用和詮釋後,公共空間呈現出的多義性和創造性。關於「流動的公共」,8位分享者給出了八種來自不同方向的解讀。

    作為本次論壇的舉辦地城市成都,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成都的幸福感,不僅在於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極具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更在於城市以「人」為尺度展開。在成都街頭走走看看,不僅是於此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亦是人們體驗,並分享當代城市生活的絕佳方式。從去年首屆三聯人文城市季到今年人文城市年度論壇再次落地成都,人們的城市生活在流動在發展,也見證了成都這座城市的的前進。(記者 付莉莉)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