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韶關南華禪寺首次公開展出53件(套)珍貴文物 展現千五年六祖法脈百代傳承

2023-11-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4日,「六祖惠能與佛教中國——2023碩博法師懇談會暨第二屆曹溪禪研討會」在廣東省韶關市南華禪寺舉辦,此次活動為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禪宗六祖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來自粵港澳三地及禪宗祖庭的佛教高僧、全國佛教院校的碩士博士法師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共600餘人出席了此次活動。

    期間,南華禪寺首次舉辦了「千五春秋,百代傳承——南華禪寺歷史文化展」,展覽以南華禪寺一千五百年發展傳承歷史及南華禪寺81位禪門宗匠建樹的芳跡為脈絡,呈現了禪宗祖庭悠久的歷史傳承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次展覽展出南華禪寺珍藏的53件/套文物,為首次面向社會展出。

南2_resized_20231105_065156658.jpg

北齊銅佛像、明金漆木雕四天王像

    本次展覽展出年代最早的文物是鑄造於北齊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北齊銅佛像。它造型小巧精美,面目清秀,右手前伸,左手旁擺,作說法狀,身後有圓光和背光,刻有纖細火焰紋,足踩蓮座,座下為四腳方台,背面刻有「皇建元年五月五日,淳于忠為善養造佛像一區」銘文。該銅佛像為南華禪寺藏諸多文物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保存完整的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則天賜聖旨長140厘米,寬42厘米,楷書,全文共210字,為女皇帝武則天賜六祖惠能大師,派遣中書舍人吳存穎持水晶缽盂一副、磨衲一條、白氈兩端、香茶五角、錢三百貫,供養惠能大師。左側有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所寫閱後題記。

南3_resized_20231105_065156125.jpg

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則天賜聖旨

    同時展出的還有元八思巴文聖旨,為皇慶元年至延佑四年間(1312—1317年)元仁宗普顏篤頒賜八思巴文聖旨。聖旨殘長157厘米,寬53厘米,尾部殘缺,全文由八思巴蒙古字寫成,為元朝仁宗所賜。聖旨上書免除南華禪寺及所屬戒院的賦稅差役,令來往使臣官員不得住宿攪擾房院僧舍、不得侵佔寺院的土地、河水、人口、牲畜、園林等。

    展出的明金漆木雕四天王像雕工精湛,刀法卓越,是明代木雕天王像的代表作品。木雕面貌、表情、姿態和動作各有特色,每尊像高86.5厘米,外表塗金,輝煌耀目。

南4_resized_20231105_065156582.jpg

明六祖惠能大師銅坐像、明刻「龍朔元年鐫」六祖墜腰石

    明代的六祖惠能大師銅坐像和明刻「龍朔元年鐫」六祖墜腰石為六祖相關文物。六祖惠能大師銅坐像高42厘米,寬23厘米,內空,無座。造型上六祖惠能大師結跏趺坐,雙掌疊於腹前,身着長袍,褶紋線條流暢,雙目閉合,面貌安詳。

    明刻「龍朔元年鐫」六祖墜腰石呈腰形,一端有孔,刻有「龍塑元年鐫師墜腰石,盧居士志桂林龔邦柱書」銘文。相傳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碓房舂米時,為增加體重而懸掛於腰間。明嘉靖年間由黃梅縣韶州籍官員帶回曹溪。

    展覽還展出了北宋木雕羅漢組像,年代為北宋仁宗慶曆五年至八年間(1045—1048年),風格渾厚質樸,是我國現存北宋木雕五百羅漢造像的傑出代表。木料多用柏木,也有楠木、樟木和檀香木。

    在此次展覽中,南華禪寺還展出了最新創作的《曹溪列祖聯芳圖》,該畫長達135米,畫面生動,場景翔實,極具觀賞價值。

    據介紹,本次展覽在展廳內設置有互動的打卡留影區域,互動區以六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著名偈語為立意,通過光、影、感應等設施營造出各種鏡像與觀眾進行互動。

    本次展覽設計充分吸收南華禪寺及其所藏珍品元素,營造濃厚的禪意氛圍,着重突出南華禪寺逾千年深厚的歷史底蘊。

南 5_resized_20231105_065156323.jpg

北宋木雕羅漢組像

    南華禪寺創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為印度高僧智藥三藏倡建,梁武帝賜額「寶林寺」。唐中宗神龍(705—706年)年間先後賜名中興寺、法泉寺,宋太祖開寶年間(968—976年)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南華禪寺北依象鼻山,南臨曹溪水,寺內外古樹參天、濃蔭遮蔽,一派肅穆氣象,是禪宗創始人六祖惠能弘法之地,也是六祖圓寂後真身供奉之所,有世界「禪宗祖庭」之稱。

    多年來,南華寺接待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愛爾蘭、南非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客十萬餘人次。

南6_resized_20231105_065156443.jpg

南華禪寺歷史文化展部分文物

    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華禪寺方丈法廣大和尚表示,曹溪南華禪寺建寺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文化深厚,素有東粵第一寶剎之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此開法傳禪37年,培養了眾多優秀弟子,留下了著名的法寶《壇經》。其不壞真身,莊嚴地坐鎮祖庭上千年,默默地加持着十方有緣人,其法脈衍化出臨濟、曹洞、法眼、溈仰和雲門五宗,「一花五葉」,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且輻射運用到哲學、文學、美術、音樂、茶道、香道、民俗等文化領域,異彩紛呈,並遠傳至韓國、日本、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影響特別深遠,從而成就了南華禪寺非同一般的祖庭地位,名揚天下。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加強了粵港澳大灣區禪宗文化的交流,為觀眾深入了解禪宗文化和南華禪寺的傳承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記者 李芳 通訊員 攝影 南華寺宣)

頂圖:開幕式現場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