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守護綠水青山 四川持續發力築牢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2023-11-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關係百姓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四川的生態文明建設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在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鍾承林就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相關情況作介紹。

    鍾承林指出,在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一方面要立足全國全局,找准四川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的定位,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助力整個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提升,築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屏障;另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找准四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短板不足,明確「持續發力」的方向和重點,真正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為子孫後代守護好巴蜀大地青山綠水、藍天淨土。

微信图片_20231107135021.png

    近年來,圍繞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四川制定修改《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14部地方性法規規章,出台《四川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14項地方生態環境標準。對21個市(州)完成兩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全覆蓋,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壓實。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綠盾」行動,安全底線更加牢固。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建立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全國率先出台首個省級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將全省13萬餘家單位納入排污管理,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五年來,四川全省優良水體比例從88.5%提高到99.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8.8%,重污染天氣減少78%,PM2.5達標城市達15個,生態環境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為「持續發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鍾承林也指出,當前還存在着生態系統總體比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次生生態破壞時有發生,草地沙化、濕地退化;環境質量改善還不穩固,大氣污染治理、小流域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突出,環保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個別地方統籌發展和保護還有差距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微信图片_20231107135030.jpg

    鍾承林表示,下一步,四川將保持韌性、攻堅克難,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保「持續發力」的成色和質量。同時提出,以立足於建設「三個先行區」為總體目標,以美麗四川建設為牽引,打造天藍地綠環境,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家園,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以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修復治理為重點,增強生態系統韌勁,建設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先行區;以引導產業佈局、優化環評服務、加嚴排放標準等為依託,助推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

    對此,四川將在四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持續發力。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深度治理,最大限度減少重污染天氣。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鞏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的良好水質,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推進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的建設,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堅決築牢「天府糧倉」的土壤安全基底。到2025年,力爭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21個市(州)空氣質素全部達標;國考斷面水質以Ⅱ類為主,長江黃河幹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微信图片_20231107135050.jpg

    二是在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上持續發力。深入開展美麗四川建設試點示範,高標準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美麗河湖。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推進兩個國家公園建設。持續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和生態省建設。完善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到2025年,累計創建50個以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三是在保障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為助推優勢產業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持續優化環評管理,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統籌優化沿江產業佈局和項目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大力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到2025年,力爭實現全省煤炭消費總量達峰,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42%左右,國家降碳目標全面達成。

    四是在築牢生態安全底線上持續發力。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綠盾」行動,動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長江黃河警示片問題整改,對市(州)持續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切實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水源地、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嚴格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力爭到2025年,環境應急體系不斷完善,環境應急能力持續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記者 付莉莉)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