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中华大地

黑龍江推進落實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 力爭2026年綜合產能到1800億斤

2023-12-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今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克服8月上旬局地洪澇災害影響,實現了『雙增』。第一是面積增。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達到22114.65萬畝,同比增加89.85萬畝。第二是總產增。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557.64億斤,佔全國11.2%,同比增加5.04億斤,連續6年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12月15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十場舉辦。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龐海濤就黑龍江省在災後採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糧食生產?下一步將如何繼續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回答記者提問。

    龐海濤稱,「兩增」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全省涉農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更得益於全省廣大農民群眾和生產經營主體的辛苦付出。雖然8月上旬黑龍江省哈爾濱、牡丹江等地部分市縣遭受洪澇災害,但從全省總體上看,受災面積明顯少於常年。特別是我們牢固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理念,積極應對、主動防災、科學救災,最大限度減少了糧食因災損失。

    一是強化工作指導。年初,我們分災種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完善災害防範預警聯動機制。災害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迅速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第一時間組織11個包市地工作指導組,並成立9個受災重點縣市區指導組和5個病蟲害防控專家指導組,深入一線一對一進行指導服務。製發了洪澇災後農業生產抗災自救方案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指導各地分類有序開展災後生產恢復。

    二是全力抗災救災。搶抓最佳救災時間,加緊調度人員和機械力量,支援災區抗災自救,全省共投入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826支、2.16萬人,各類農機4396台,搶排農田積水652.14萬畝,最大限度減少了作物水淹時間,降低了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是努力以豐補歉。我們一手抓受災地塊生產恢復,一手抓未受災地塊單產提升。全省共建設4個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示範縣、46個全國大豆(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56個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範縣。特別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指導各地搶抓有效作業時間,落實玉米、大豆「一噴多促」面積7270.22萬畝,搶積溫、促早熟,實現了非災區多增產、輕災區保穩產、重災區少減產目標。

    龐海濤稱,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推進落實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堅持良田、良種、良技、良機、良制協同發力,通過強化數碼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進一步提升黑土耕地質量;推進現代種業創新,加快選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新品種;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挖掘糧食單產潛力;研發製造和推廣應用高端智能農機,提高農機作業標準和質量;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持續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水平,力爭到2026年,全省糧食綜合產能提高到1800億斤。(記者 付彥華 王琳 攝影 劉心楊)

頂圖: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龐海濤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