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持續實施「戲曲名師傳承計劃」助力深圳戲曲藝術發展

2023-12-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為推動深圳本土戲曲發展,帶動本土戲曲團體快速成長。近年來,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戲劇家協會承辦的「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持續實施,通過邀請國內戲曲名師對深圳本土戲曲團隊進行專業指導與精心授課,以「一個劇團」+「一個名師」模式,整合全市戲曲力量,推動深圳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名家傳承  賡續戲曲薪火

    今年,入圍「戲曲名師傳承計劃」的是深圳市粵劇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小丹崑曲研習所、深圳市香蜜湖街道梅花園秦腔團、深圳市南山區民艷藝術團、深圳市青越越劇團、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豫劇團6個深圳本土戲曲團隊,分別由國家一級演員、粵劇著名文武生黃偉坤,著名曲家、南京崑曲社社長、南京梅蘭芳京昆藝術研究會創會會長汪小丹,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藝術指導劉隨社,國家一級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提線木偶戲代表性專承人傅端鳳,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戲曲藝術顧問史濟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吳鳳花,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省豫劇院三團的宋艷秋等戲曲名師進行粵劇、崑曲、秦腔、戲曲木偶、越劇和豫劇經典折子戲的傳承。

    2023年是「人民藝術家」常香玉誕辰100周年,桃源豫劇團將豫劇《常香玉》作為此次的傳承劇目,宋艷秋作為指導名師,在來深圳之前,就多次通過視頻連線,細心的講解「香玉精神」,講「藝」者仁心,到深圳後更是親傳親授戲曲唱腔身段。今年是桃源豫劇團成立的第十個年頭了,團長安松林表示,非常希望能通過「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攜手戲曲名家,在深圳傳播家鄉豫劇,傳播戲曲文化。

宋艳秋老师为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豫剧团指导授课.jpg

宋艷秋老師為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豫劇團指導授課

    折子戲展演  鵬城展魅力

    11月26日,「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折子戲展演在鳳凰劇場舉辦,6折精彩折子戲輪番上演,粵劇《血濺李陵碑》讓觀眾領略到了「捨生取義,壯烈報國」的家國情懷;崑曲《長生殿·密誓》,讓觀眾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長情中領略了崑曲之美;秦腔《鍘美案·三對面》在包公的故事中聽到了西北的高亢之音;戲曲偶戲《鬧元宵》在提線木偶的引領下感受到了熱熱鬧鬧的傳統元宵佳節……讓鵬城的戲迷們大飽眼福,演出中多次鼓掌叫好。

昆曲《长生殿·密誓》剧照.jpg

崑曲《長生殿·密誓》劇照

秦腔《铡美案·三对面》剧照.jpg

秦腔《鍘美案·三對面》劇照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金琇,深圳市戲劇家協會主席王維斌等領導嘉賓和戲曲名師們觀看了「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折子戲展演。吳鳳花老師作為戲曲名師更是和深圳市青越越劇團的同台演出了越劇《祥林嫂·洞房》。吳鳳花老師表示:已經20年沒演《祥林嫂》這個戲了,這次因為是傳承,所以特地排演了這齣戲。深圳市青越越劇團的另一位指導名師史濟華表示:感謝深圳舉辦「名師傳承計劃」,這樣對傳承弘揚戲曲起了很大的作用。

《祥林嫂·洞房》剧照.jpg

《祥林嫂·洞房》劇照

    持續深耕  傳統戲曲南國逢春

    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隨着深圳移民城市的形成,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等多種戲曲劇種也在這座城市發展起來了,越來越多的傳統戲曲藝術門類和戲曲藝術人才湧入深圳,他們與廣東本土的粵劇共同構成了深圳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參加「戲曲名師傳承計劃」的本土戲曲團隊們,在深圳積極從事戲曲交流、教育培訓、演出等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繁榮了深圳文藝市場,傳統戲曲在深圳這座南國之城煥發勃勃生機。

    深圳小丹崑曲傳習所是今年才在深圳成立的戲曲團隊,傳習所年齡最小的成員,年僅四歲的孔際翰今年參加第27屆「中國戲曲小梅花薈萃」終評競演,表演崑曲《牡丹亭·遊園》【皂羅袍】,獲得「小梅花」獎,是近年來該獎項年齡最小的獲獎選手。成立於2014年的深圳市深圳市青越越劇團,成立9年多來,創排等11部越劇全本大戲,今年兩次參加中央電視台《一鳴驚人》欄目表演。有了這次群可愛的戲曲人,深圳戲曲也會迎來它的春天。 (記者 王靜抒)

    頂圖:2023「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折子戲展演合照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