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中华大地

安徽巢湖:保護傳承與「粽」不同

2024-06-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每年六月第二個星期六,「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與端午假期撞了個滿懷,大家一起過一個與「粽不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非遺文化「綻放」校園

    「老師,我想學織網。」「老師,是不是這麼刻的?」……在巢湖市人民路小學西校區,孩子們圍在巢湖市一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身旁,爭相學習、體驗。

    由巢湖市文旅局主辦、巢湖市文化館與人民路小學聯合舉辦的「非遺進校園」展示活動拉開帷幕。巢湖民歌、紙箋加工技藝、巢湖樹雕畫、仿古畫藝術、巢湖卵石畫技藝、孫氏篆刻、巢湖織網技藝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講述非遺傳承歷史。

    在非遺技藝展示現場,同學們分批次參觀體驗,每個展位都被學校師生圍得水泄不通。「這就是樹雕畫啊?好神奇!」「這是什麼紙?好精緻!」……孩子們近距離與傳承人進行交流,了解製作過程和使用材料等知識。

    「巢湖啊好哎,依吔,好呀好風光,好呀好風光」……一陣陣優美的旋律從教室裏傳出。當日,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和她的徒弟雷玉君來到學校教唱巢湖民歌。「這次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教唱巢湖民歌,希望讓更多學生了解家鄉的本土音樂,感知巢湖民歌的魅力,激發孩子們學習巢湖民歌的興趣,將巢湖民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雷玉君說道。

    與此同時,校園內還設有非遺展覽區,利用展板形式圖文並茂地對多個非遺項目進行了集中展示。「我之前了解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看到咱們巢湖也有這麼多手工藝,感到很自豪。」五(10)班的楊袁馨對當天參觀體驗的非遺項目非常感興趣。

图片2.png

    書香中體驗非遺之美

    由巢湖市文旅局主辦,市文化館、市圖書館承辦的巢湖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體驗活動邀請來國家級非遺紙箋加工技藝合肥市級非遺傳承人方春希、仿古畫藝術合肥市級非遺傳承人楊為農,現場展示教授流沙箋和仿古畫技藝,40多名青少年和家長在巢湖市圖書館沉浸式體驗非遺之美。

    活動現場,流沙箋的製作臺前圍滿了人。在場的孩子和家長目睹了流沙箋神奇的製作過程,紛紛躍躍欲試。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小朋友們都變身成為小小手藝人,感受著「出水點影,紙拓成畫的神奇魅力。11歲的沈珬筠說:「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動手做流沙箋,那些顏色相互融合後呈現出來的畫面好美。」

    當日,孩子們對仿古畫藝術也非常好奇,圍在楊為農身邊觀看仿古畫藝術的創作過程。楊為農還將現場創作的畫作送給參與活動的孩子們,一名小讀者開心地說:「第一次接觸地方特色非遺文化,通過現場體驗,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去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兩個多小時的非遺體驗活動,大家近距離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度過了一段充實美好的時光。「希望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活動能讓非遺走進百姓生活,讓更多人參與到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中。」方春希在現場說道。

图片3.png

    非遺宣講與「粽」不同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巧遇端午假期。那麼,去家門口的博物館看非遺、聽非遺,絕對會讓你的端午假日顯得與「粽」不同。

    「紙箋加工技藝是巢湖地方傳統技藝,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紙箋是傳統造紙技藝在技術上的延伸與發展……」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靖,在巢湖市博物館報告廳進行了一場現場宣講活動。劉靖老師結合個人的學習成長之路與非遺傳承之路,介紹了紙箋加工技藝的歷史由來和製作方法,讓大家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這些年來,我們通過展示和體驗紙箋加工技藝,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隊伍中來,相信新一代的年輕人會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劉靖說道。

    為提高青少年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了解本地非遺文化項目,巢湖市第三中學40餘名學生走進博物館聽取了此次非遺宣講。「聽劉老師說,這門古老的技藝曾一度失傳,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復原,在敬佩老師們的工匠精神的同時,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紙箋加工技藝的精湛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巢湖市第三中學學生陶虞衡通過這次活動對巢湖本地非遺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

    「巢湖市非遺項目種類齊全、項目繁多,目前共有81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2項、合肥市級21項。」巢湖市文化館館長戰皓表示,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開展的這一系列宣傳展示活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以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展示為載體,推動了非遺融入生活,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在全社會形成更加廣泛的保護共識和更加濃厚的保護氛圍,讓更多人認識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並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中來。(周曉梅 龔舒斌)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