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服務內地經濟 香港功不可沒 陳浩濂:內地金融一日千里
2019-10-04    香港商报
 

  香港一直肩負着連接內地與世界的重任,為內地改革開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展望香港未來如何貢獻對內地發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香港應繼續加強與內地「互聯互通」,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發揮金融服務優勢,提升內地實體經濟。

  香港商報記者 呂希蘊

  助力內企「引進來」「走出去」

  「香港取得今天的地位和優勢,與內地的支持密不可分;國家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亦為香港帶來了諸多機遇。」陳浩濂說,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具有開放的資本市場、自由的資金流通與資訊流動,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體系,加上香港具備國際視野,可幫助內地更好地實踐「走出去」與「引進來」兩大戰略。

  香港充分體現協助內地「走出去」及將資金「引進來」的案例,是青島啤酒(168)1993年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陳浩濂說,香港自迎來首隻H股以來,一直協助內地企業融資,致力成為接軌內地與國際投資者的平台。青島啤酒之後,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數目節節上升。數據顯示,至目前為止,內地企業佔香港整體上市公司的總數已超過50%,相關股份成交額更升至整體的70%以上。

  既是「試驗田」也是「防火牆」

  自青啤上市後,香港一直充當引領內地改革開放、拓寬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角色。陳浩濂說,香港不僅是內地對外開放的「試驗田」,也是隔開內地與世界金融風險的「防火牆」,確保境外人民幣投資不會衝擊境內人民幣資金市場;憑藉香港嚴格的金融監管制度與多年累積的豐富經驗,香港金融業可有效降低在內地資金走向境外市場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事實上,香港自2004年開展人民幣業務、落實跨境人民幣交易和流動的渠道以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越趨成熟。隨着各類跨境人民幣貿易及投資業務不斷開展和深化,中央及後發布「十二五」規劃時,明確支持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確立香港成為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橋頭堡」。

  得益於中央政府在人民幣業務上的扶持,香港得以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資料顯示,目前香港處理全球超過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交易額,而離岸人民幣的資金池規模約為6000億元人民幣。

  助人民幣國際化

  除了積極利用香港在司法制度及金融建構的優勢,協助人民幣國際化,內地於2014年至2017年間,更先後落實「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以及「債券通」,讓內地投資者透過香港對接全球資本市場。

  陳浩濂表示,在深化金融改革的過程當中,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境外投資者可用人民幣參與內地的股票市場,今天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服務中心,並將在人民幣深化國際化的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

  連接內地與世界為香港帶來效益,可從一系列數據得到反映。陳浩濂指,由2007年起至2016年止,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額度攀升了15倍。他又引述數據指:「當前內地每100元投資中,有60元是在香港資本市場處理。」另外,香港的年人均生產總值亦從內地實施改革開放前的3900美元,增至近年的48700美元,累計增幅超過10倍。

  內地對外開放 香港不會弱化

  另一方面,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內地主要城市的發展速度有超越香港之勢。對於有觀點認為內地開放會對香港的地位不利,陳浩濂表示「絕對不認同」。他認為,內地對外開放不會削弱香港的地位,反而在對外開放環境下,香港可發揮自身優勢,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展望香港在內地持續對外開放中的角色,陳浩濂認為,香港的金融業具有自身獨特性,不可取代;內地與香港應繼續實現「互聯互通」,互惠互利。他希望,國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開放金融市場;香港也會因此更好地充當「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平台,迎接更多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強化香港金融地位

  新中國如今走進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稱得上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心。對此,陳浩濂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央銳意構建的粵港澳大灣區,都將強化香港的金融樞紐地位,並且為香港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不少金融機構已發現『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因而把資金瞄準香港市場。」陳浩濂認為,上述兩大宏願加大了香港在投融資、資金管理及風險管理需求,香港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勢必要發揮樞紐作用,服務國家需要。

  陳浩濂提到,「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倘若香港從中發揮在投融資和管理方面的優勢,便有望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6年到2030年間,亞洲每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超過1.7萬億美元。為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龐大機遇,港府於2016年7月成立了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同年,港府更設立了「一帶一路」辦公室(辦公室),以便有效和持續地推展有關工作。

  藉灣區建設深化互聯互通

  至於香港如何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得益,陳浩濂指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龍頭城市,可利用既有優勢,為區內城市提供金融服務。這不僅惠及區內城市的居民,也幫助內地在基金、債券和人民幣業務方面深化對外開放,深化香港和內地之間的「互聯互通」。

  此外,金融科技也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元素。陳浩濂指,發展金融科技需要客戶與資金,而香港得益於自由流通的資訊、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水平、以及國際化的視野,可有效幫助金融科技公司在香港落地與成長。

  內地金融與往昔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身居要職的陳浩濂,對內地金融業持續對外開放有何體會?擁有接近20年金融業工作經驗的陳浩濂說,內地金融業如今的水平,與昔日情況絕對「不可同日而語」。他期望,未來香港應在對接國際、監管制度、以及資訊自由流通方面鞏固優勢。

  1999年加入金融業的陳浩濂,主要負責亞洲業務,並於20世紀初到上海工作。他說,內地經濟起飛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機遇,受惠於國家的開放政策,香港股票市場、人民幣業務、基金業務、財富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大的發展,「那時會感覺到,香港經濟的發展歷程是很順利的。」

  陳浩濂續說:「早年我與內地金融機構交流時,他們非常希望了解跨國投資銀行業務以及市場運作,後來他們慢慢熟悉相關業務運作,漸漸成為團隊的『中流砥柱』。」

  以人為本加強港人才培訓

  在過去10多年,陳浩濂親眼見證內地金融業的發展與成長。那麼,面對內地金融業發展一日千里,香港金融界應如何自處?陳浩濂認為,香港應當保持自身優勢,再接再厲:「利用現有優勢擴大業務是首要的,至於在監管制度、國際市場接軌程度、資訊的自由流通方面,香港仍要鞏固優勢。」

  陳浩濂提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注重「以人為本」的產業,因此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加強人才培訓。他續指,港府目前已經制訂人才名單,在有需要的產業引進人才;同時香港本地大學也已開設金融科技的學士與碩士課程,培養相關人才。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