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拆局解碼】疫後香港經濟如何走出困局?
2021-04-08 02:53    香港商报
 

香港近年先後經歷黑暴和疫情肆虐,經濟民生遭遇打擊,失業率創17年來最高。幸好本港已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上近期確診宗數大幅回落,除了繼續抗疫,修復千瘡百孔的經濟亦成為另一大挑戰。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謝湧海表示,香港應在疫情後加快再工業化步伐,同時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能再依賴金融和房地產行業。

謝湧海坦言,香港的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對長遠發展不利,香港的進出口貿易佔GDP近20%,金融和地產業合共佔GDP逾三成,但工業僅佔本港GDP約1%,「年輕人畢業後出來找工作很困難,給年輕人的發展帶來很大問題」,雖然政府早年提出再工業化,但從近年來看,「也沒做出什麼東西,離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融入大灣區拓再工業化

謝湧海認為,隨著本港出口貿易量下降,香港亟須調整產業結構。他指出,香港在再工業化過程中面對若干問題,包括研發投入少,香港每年的研發投入佔GDP不足1%。另外,大學的研究成果因缺乏產業無法落地,以及本地缺乏技術工程人員和專利,因此令再工業化停滯不前。

謝湧海表示,融入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發展可以解決香港缺乏產業的問題,他指,再工業化並不意味香港重建廠房生產「衣帽鞋襪」,而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形成產業鏈,「再工業化主要針對高附加值產業,從研發,到(技術)轉換,再到生產」,香港可配合深圳研發創新中心,及廣東製造中心的條件,借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發展高新產業,例如生物醫藥行業等。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岳昕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