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 鑄造糧食安全「壓艙石」
2021-06-18 00:28    香港商报
 

 編者按:吉林,地處東北平原腹地,65%以上的耕地是黑土,80%以上的糧食產自黑土。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吉林考察時,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着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後代。」

 對黑土地和糧食安全,總書記念茲在茲,牽掛在心。

 今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吉林省松原市考察時說,中國人口多,糧食足天下安。

 吉林,有責任扛起這份沉甸甸的重任,有義務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省委書記景俊海態度鮮明:緊盯目標、夯實舉措、一抓到底,牢牢守住黑土地保護底線紅線,奮力奪取糧食生產大豐收,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省長韓俊表示,吉林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吉林糧。

 用實踐打造黑土地保護的吉林樣本,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實際行動保衛國家糧食安全,吉林在行動!

 2021年6月16日,吉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聚焦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專場在吉林省政務大廳舉行。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鳳春提供了如下數字——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居全國第八位,總產量居全國第五位,單產居全國第四位,糧食年調出量居全國第三位。去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60.6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今年正常年景下糧食產量穩定在760億斤以上、向800億斤邁進。

 加強黑土地保護,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吉林省如何探索路徑、有哪些經驗?

 加強頂層設計 書記省長雙掛帥

 把黑土地保護利用和糧食安全作為慶祝建黨百年新聞發布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彰顯吉林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夏天視察吉林時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心和態度。

 今年初,吉林省委一號文件,把「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作為「守住兩個底線」之一。

 3月2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吉發【2021】10號),對分區施策、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成立由省委書記景俊海、省長韓俊任雙組長的吉林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強化落實,組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並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達到4000萬畝,糧食產量邁上800億斤新台階。為了一項工作書記、省長雙掛帥,在吉林省近些年政務工作中並不多見,足以證明對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重視和力度。

 同時,省政府與中科院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正在推進。保護性耕作比去年增加近1000萬畝。

 4月9日,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召開2021年第一次會議。省委書記景俊海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盯目標、夯實舉措、一抓到底,牢牢守住黑土地保護底線紅線,奮力奪取糧食生產大豐收,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會議審議通過《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國科學院吉林省人民政府「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方案》,抓緊修訂《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把黑土地保護納入法治軌道、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內容,建立完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剛性約束。

 強化政策激勵。出台加強糧食生產措施30條,實行產糧大縣國家和省級疊加獎補,省財政拿出5億元資金獎勵前10名產糧大縣,充分調動地方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

 吉林省早在1998年開始,就率先組織專家開展系統試驗與研究工作。2008年吉林省研發了全國第一台牽引式重型免耕播種機,2012年開始,作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開始大範圍推廣,推廣縣數已從最初的15個增加到2020年的46個,面積從215萬畝擴大到1852萬畝。

 「梨樹模式」黑土地保護的吉林樣本

 廣袤的黑土地,是上蒼對東北平原的饋贈,無與倫比的資源稟賦是共和國的寶藏、底氣和希望。2020年7月22日,總書記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進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在田間輕撫碧綠秸稈,登觀景台眺望萬畝糧倉。總書記強調:「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如何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近年來,素有「黑土地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在不斷進行探索。

 梨樹縣位於吉林省西南部,是松遼平原腹地中的腹地,素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之稱。人均佔有糧食、人均貢獻糧食、糧食單產和糧食商品率四項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

 據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介紹,梨樹縣以「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為契機,探索實踐了以「秸稈覆蓋、條帶休耕」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為推進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梨樹方案」,走出了一條具有梨樹特色的黑土地保護之路。

 「梨樹模式」的核心是,玉米收獲後將秸稈全部還田覆蓋地表,最大限度減少土壤擾動次數,達到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和穩產高產效果。經過連續10年的監測顯示,這種模式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有效減輕了農業面源污染;同時,每公頃可節約成本1200元左右,單產提高8%以上。

 秋收後,把秸稈粉碎後鋪在地裏,降低土壤水分和養分流失;春耕時,免耕播種機行走在田間,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在梨樹縣,農業技術工作者探索出黑土地保護的「梨樹模式」,為土地蓋上一層「棉被」,讓黑土「緩口氣、歇歇腳」。

 「地裏蚯蚓變多了,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變強,遏制住了黑土退化。」王貴滿高興地說。

 公主嶺市的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成也掰着指頭算:幾年下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3%,產量增加5%,划算!

 遼闊的黑土地上,一場「種地革命」如火如荼。吉林省以產糧大縣為突破口,科技人員扎根鄉村,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給黑土加「油」。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掠奪性耕作「沒前途」。

 榆樹市增益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佔有今年承包了360公頃土地,託管土地面積更是達到1360公頃。記者走進馬佔有的農田,只見油黑的土地上覆蓋着一層薄薄的秸稈碎,「6年啦!咱們合作社承包的土地全部採用秸稈全量還田保護性耕作模式,好使!」

 「怎麼樣,地力是不是見長?」一旁的榆樹市農機總站農業技術推廣科科長閆加永問。「春天將去年收獲後的秸稈和殘茬留在地表做覆蓋物,風吹雨淋,秸稈慢慢腐爛入土,成為有機質,更重要的是,還能減少水土流失、抑制揚沙。」

 「保護性耕作我已經堅持了5年,糧食一斤也沒少打。」馬佔有笑着回答。

 作為連續多年的全國產糧大縣,榆樹市始終主動擔當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裏擁有得天獨厚、集中連片的黑土地,如何讓其可以永續利用,是當地農業部門一直思考的問題。數據顯示,在開墾60年後,榆樹市黑土層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而在一些耕地實施秸稈全量還田的保護性耕作5年後,土壤有機質增加了20%。」閆加永說。

 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監測中心呂岩介紹說,吉林省的黑土耕地面積910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87%,主要包括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白漿土、棕壤、暗棕壤、沖積土、水稻土等8種土壤類型。其中,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690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65.8%,佔全省黑土耕地面積75.8%。自2013年起,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8年達到700億斤階段水平,其中黑土區貢獻率在80%以上。

 實施「藏糧於地」戰略,今年,吉林省已經初步構建了「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土培肥」的黑土地保護路徑,探索形成秸稈條帶覆蓋還田、秸稈全量深翻還田、秸稈高留茬寬窄行休閒種植、水肥一體化技術等十大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2800餘萬畝。

 「梨樹模式」的一個關鍵就是堅持強化科技支撐,把科技根植於黑土地保護利用之中。

 搞好黑土地保護利用,離不開科技的強有力支撐,強化技術指導服務。今年,省裏成立9個備春耕生產指導服務組,組織198個科技小分隊、565名專家,深入基層開展培訓指導,培訓人員226萬人次。聘請4名院士在內的27名專家學者,組建了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強化黑土地保護智力支撐。省農業農村廳新組建了黑土地管理保護處、省黑土地質量保護監測中心,成立黑土地保護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工作落實。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主推技術49項,優選主導品種115個。梨樹縣與中國科學院等14家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發基地3000畝,每年有3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50多名碩博研究生到梨樹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推廣,開展新技術試驗示範50餘項,引進「863」「973」重大課題和重大項目22項。

 為不斷擴大「梨樹模式」的影響,保護利用好黑土地,自2015年起,以中國農業大學梨樹實驗站為依託,集「農業科研、學術交流、成果轉化、服務三農」功能於一體,設立了「梨樹黑土地論壇」。論壇每年邀請世界農業精英和國內院士專家,舉行一次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學術交流活動,共商黑土地發展大計。

 「實踐證明,抓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和穩定糧食生產是相得益彰的,我們一定扛穩產糧大省的責任,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扎實推進。與中國科學院實施戰略合作,組建6個科技攻關團隊,啟動6項29個課題,建設了3個萬畝核心示範基地和30個輻射示範點,組織開展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種植1750畝。四是保護性耕作大幅增加。落實補貼資金11.2億元,實施面積擴大到2875萬畝,同比增長55.2%,居東北四省區第一位。整體推進縣由上年8個擴大到15個,高標準示範應用基地由30個增加到60個。示範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秸稈深翻還田、鹽碱地治理等10大模式,啟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和建設項目230萬畝,今年一年就達到過去五年試點總面積的82%。

 2019年,吉林省提出了「到2030年,全省完成黑土地保護面積6200萬畝,耕地質量提高1個等級」的中長期目標,同時提出「將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作為保護黑土地的重要措施,2021年還田2800萬畝」的工作目標,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500萬畝。

 同時,今年吉林省率先啟動東北平原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扎實推進30個產糧大縣糧食全產業鏈發展,夯實綜合產能,促進糧食高質高效,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如何守好用好「飯碗田」,築牢糧食安全底線,走出一條開發與保護並舉的黑土地治本之策,吉林省為中國黑土地保護和扛穩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寶貴經驗。(文/冀文嫻)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劍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