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南山-ing 百校煥新》展覽,以建築設計展的形式向市民呈現南山「百校煥新行動」對現有校園建築精準煥新的實踐成果。
據悉,「百校煥新行動」是2022年由深圳市南山區委區政府部署,區建築公務署統籌,協同區教育局等多部門共同推出的一項老舊學校改造行動。該項目預期分5年實施,涵蓋深圳南山區143所老舊學校,其中中小學70所,幼兒園73所。每次施工周期只有暑假的40天,極大的項目量和極短的實施時間該行動極具挑戰性。
目前,第一季已與2022年9月基本完成,設計43所,完成施工38所。本次展覽展示了該項目階段性的改造成果。第二季即將啟動,將進行13所中小學和8所幼兒園的升級改造。
創新理念提升校園空間
「百校煥新行動」以校園空間更新改造、小區與城市關係提升為主要目標,還涉及城市公共管理、設計組織模式、城市人文延續等議題。南山區建築公務署前期部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改造行動圍繞南山區公立學校進行了系統的調研,洞悉學校現實的改造需求和更廣泛的社會利益,政務部門、設計師、學校、小區等多方達成了以學生利益和社群利益為主的原則。在整個行動過程中,政務部門充分尊重設計師的專業意見,主動協調各方需求。該負責人還提到,參與改造項目的數十個建築設計師團體不僅專業度極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輸出了超高質量的成果,還秉持着濃厚的人文關懷和創新惠及居民的理念,是本次改造行動取得積極階段性成果的關鍵所在。
育才四小改造後的小森林運動場一景 來源:百校煥新聯盟公眾號
育才四小是本次「百校煥新行動」的目標改造學校之一,2005年建校之初有30個班級,總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原規劃中沒有體育場、游泳池、地下停車場等設施。近年來隨着學生人數的增加,已擴大到35個班級,建築面積卻沒有變化。該校的總建築面積遠不及同規模的新建小學,專業教室和體育設施短缺,部分設施老舊殘破等問題也較為明顯。
育才四小改造前教學樓後的消防信道 來源:百校煥新聯盟公眾號
在「百校煥新」行動框架下,設計師通過修繕和局部改造,激活了校內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間。在運動空間設計上,改造項目保留了校園東南角被閒置的小森林,在樹蔭下設計了被草坪和灌木包圍的小運動場。同時,在學校南面新建校門,以柔和的景觀改造步行通道,將學校與附近新投入使用的蛇口小區文體中心連接了起來。在多部門協調下,促成了二者場地資源共享的良措,學校可在工作日錯峰使用文體中心的體育場館和地下停車場,學校也在假日向居民開放其戶外體育活動設施,大大促進了小區互動。
育才四小改造後教學樓後的景觀信道 來源:百校煥新聯盟公眾號
「百校煥新行動」具有前瞻性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朱競翔教授擔任「百校煥新行動」的學術統籌兼領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深圳做舊校改造是非常有現實意義和前瞻性的。一方面,深圳特區建設40餘年來,人口和學位需求激增,在較為老舊的學校里,教學空間緊湊,老師平均分配到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有限;學生的運動空間不斷被壓縮,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百校煥新行動」修繕和美化校園空間,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新的教學需求,也有助於緩和師生的精神壓力。
朱競翔教授 受訪者供圖
另一方面,朱教授指出,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增速放緩時,人們會把目光轉向追求更高質量的服務。他藉助香港的社會發展過程模擬深圳,年輕家長對優質教育的要求很高,「如果(後代)無法得到優質、平價、有差異性的教育服務,在房價高企的情況下,很多優秀的人才就可能會轉向其他城市發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人力資源,而教育資源保障又是防止人力資源流失的重點,人才流失將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本次「百校煥新行動」一方面在建築設計和存量更新上產生了優秀的創新案例,另一方面,基於各方對保障公共利益的共同追求和對專業設計的尊重,在組織機制方面也產生了很多創新。本次展覽在將改造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的同時,也同步舉行了多輪學術討論會,探索如何在後續改造活動中提供更多創新改造案例和向社會傳遞設計價值,並以有限的資源,促進教育資源公平、拓寬公共空間利用,和培育深圳市民的歸屬感。(記者 楊琪)
頂圖:育才四小改造後北側內庭院航拍圖 來源:百校煥新聯盟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