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IPO新政或助上交所翻身

2014-04-03
来源:香港商報 子木

  子木

  2014年是中國深化改革之年,在剛剛過去的今年一季度,改革也成為內地股市的關鍵詞。1月24日,新三板擴容開啟,內地首批285家企業搶灘登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周,中國證監會又先后發布了優先股及創業板、新股發行等一系列新規……,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改革措施最為密集的時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實際上也是競爭夥伴的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在各自釋放着今年可能進行的改革信息,但從聲勢上看,這幾年呈現出被邊緣化的上交所明顯占取主動位置。為了改變上交所冷清的局面,上交所的理事長桂敏杰在「兩會」期間公開表示有建立大盤藍籌股T+0制度和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兩大願景。而業內亦評價認為,上交所是希望借助改革的東風重新奪回內地股市的話語權,實現翻身。

  上交所已被打入「冷宮」

  深交所和上交所自1990年年底先后成立以來,一直在明里暗里地進行爭奪內地股市話語權的較量。起初,借助小平南巡講話的東風,深交所先聲奪人。但是「8·10」事件讓兩市的話語權轉移到了上交所。到了本世紀初,深交所幾乎喪失了主板市場的地位,證監會關閉了深市的主板市場,從此不再接受新的上市申請材料,而是由上交所統一接收,所以深市主板上市的企業長期都定格在480家。直到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了中小板,開始以發行股份的規模展現出與上交所的不同,深交所才開始有了轉機。特別是創業板建立后,深圳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以活躍的交易和顯著的升勢重新吸引了市場的眼球,內地股市的話語權重新回到了深交所。

  或許是中國的市場環境決定的,雖然中小板從2004年設立至今僅十年,僅是滬市主板年齡的五分之二,但中小板上市的企業數量已快接近滬市主板的企業數量。根據滬深兩家交易所的網站顯示,截至3月28日,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數量為959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數量為719家,僅相差240家。若再加上創業板的379家上市公司,深市的企業數量遠遠超過上交所。

  特別是最近幾年,上證綜指連續幾年熊冠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而包涵了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深綜指則反覆顯現牛市的身影。這幾年內地投資者已經習慣了不以上證綜指論牛熊,投資者要了解內地股市的真實走勢,開始更多地看深綜指了。

  如今滬深兩市的活躍程度已存在明顯的反差。以本次IPO開閘后上市的第一批48隻新股來看,在上交所挂牌的股票為6隻,占的比例僅達12.5%。而且,在目前排隊等候上市的IPO企業中,計劃登陸深交所的企業數量占到了絕大多數。截至3月20日,排隊的685家IPO企業里擬在深交所上市的有515家,占比75.18%,相當於是擬挂牌上交所企業數量的三倍。如此來看,上交所似乎已被打入了「冷宮」,不難理解其對新鮮事物的那種渴望心情。

  上交所或重奪股市話語權

  而在今年一季度快要落幕的時候,上交所終於迎來了一個翻身的機會。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公開發布消息稱,首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願,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數多少挂恥。這意味着,從此中小盤IPO企業將不再局限在深圳的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上市了,將多一個上市場所,選擇的餘地也將會更大。

  此IPO新政,業內猜測是上交所給證監會做了工作,因為現在中小板和創業板很活,上交所的交易情况卻比較低迷。如果沒有了股本數量的限制,上交所就可以吸引一部分中小盤的企業去它那里上市,激活股市。鑒於近兩年明顯呈現出滬弱深強的局面,證監會很可能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平衡滬深兩市的利益。其實,依照目前的情况來看,滬深兩市的上市條件打通之后,主要分流的還是中小板的IPO企業資源。這相當於上交所以后可以接納符合中小板上市條件的企業,滬市主板與深市的中小板將形成競爭。

  筆者認為,此IPO新政將幫助上交所走出「冷宮」,勢必會有一些企業選擇到上交所上市,畢竟上交所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板。但上交所要重新奪回內地股市的話語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深圳的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相比較而言交易活躍,個股價值發現更充分,上交所要想吸引更多的企業來上市,還需要想想如何搞活市場,形成一定的賺錢效應。讓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感興趣的市場才是好市場,才有競爭力。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