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四眾弟子之「四眾」

2014-04-03
来源:香港商报

  佛教徒有四眾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眾,在家男女二眾。出家男眾名為「比丘」,出家女眾名為「比丘尼」。比丘是梵語(印度古典語),義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惡、净命等義。尼是梵語中女聲。俗稱比丘為「僧人」。僧是梵語「僧伽」之略,義為眾,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處稱為眾(舊譯作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規定。其出家者統稱為「沙門」(舊稱「桑門」),義為止息一切惡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傳入中國,於是沙門也就成為出家佛教徒的專用名稱了。世俗也稱比丘為「和尚」。

  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優婆塞是梵語,義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言其親近奉事三寶。優婆夷義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稱在家佛教徒為「居士」,這是梵語「迦羅越」的義譯,原指多財富樂的人士,就是居積財貨之士,轉而為居家修道之士的稱呼。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