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證監為何總愛親自動手?

2014-04-05
来源:香港商报 王長久

  2014年被定位為中國深化改革元年,改革的核心就是在發揮市場調節作用這隻無形的手的作用方面作加法,在動用政府調控這隻有形的手的作用方面作減法。但從中國證監會一周之內關於IPO企業選擇上市地問題上的表態變化,可以感到,這句話說起來容易,要做到那可真的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自願選擇原則被放弃

  一直以來,內地IPO企業是根據新發股份數量,來確定上市所在地。股本規模大的上主板--上交所,股本規模比較適中的上深圳的中小板,股本規模更小的創業型企業上深圳的創業板。

  最近幾年內地股市一直領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股市無法承受大盤藍籌股的上市壓力,所以上交所最近幾年就很少得到新股上市的資源。而深圳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則反覆維持著高速擴容的狀態,短短幾年,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總和已經超過了主板上交所的數量。

  上周五,長時間備受冷落的上交所迎來了管理層的眷顧,證監會發言人稱,首次公開發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願,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份數多少挂鉤。在此聲明發布前已申報的企業可本著自願原則,重新確認上市地并更新申報文件。

  然而,時隔一周,管理層的態度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周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充分發揮滬、深兩家交易所的服務功能,證監會將按照均衡安排滬、深交易所首發企業家數的原則,結合企業申報材料的完備情况,對具備條件進入后續審核環節的企業,按受理順序順次安排審核進程。

  很明顯,證監會放弃了讓企業自願選擇上市地的原則,又要動用有形的手來「均衡安排」了。

  政策再次傾向於上交所

  上周五證監會提出IPO新政之后就有輿論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上海方面爭取的結果。因為按原來的市場定位,上海股市是主板市場,深圳股市是創新型市場,重點發展好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而按照IPO新政,原來只能上深圳中小板市場的企業也可以自願選擇到上交所上市了,這樣上交所就事實上放下了主板市場的架子,開始爭奪深圳中小板市場的上市資源。這個新政最大的受惠者就是上交所。

  但是,如果按照自願選擇的原則,許多中小企業還是不會選擇到上交所上市。因為自2004年深圳建立中小板市場以來,深圳的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就一直保持著活躍的股性,在主板領跌全球的時候反覆營造了局部牛市。所以說選擇深圳中小板市場幾乎就等於選擇了一個牛氣的市場,股票價值就更容易得到更高的認同。而且,中小板市場都是中小型上市公司,比價效應更加明顯。而上交所主要的都是大盤藍籌,都是國家隊,民營的私營的企業轉化而來的上市公司,在一個充斥著巨無霸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場,難以得到認同。

  可能是管理層和上交所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乾脆就不要自願選擇了,改為由管理層「均衡安排」。也就是說,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到哪個市場上市還是要由管理層說了算。在高調進行減少行政干預,去行政化改革的大環境下,有關方面一周之內的態度變化好像不是在進步,而是在倒退。

  減少行政干預有多難?

  內地股市從建立到現在已經24年了,內地股市一直無法發揮國家經濟晴雨表的功能,一直與國家經濟發展脫節,連續多年熊冠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深層原因,其實就是一直沒有解決好IPO的問題。而IPO問題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行政干預過多過濫的問題。新股發行要管理層審批,誰能發誰不能發是管理層說了算,發行節奏由管理層來掌控。行政干預的結果就是讓內地股市反覆地進行著高速擴容-市場暴跌-暫停發行-重啟發行的惡性循環。

  進入本世紀以來,四任中國證監會主席都致力於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但結果總是無功而返,無果而終。如2012年9月事實上叫停了新股發行之后,管理層進行了自認比較深刻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但自去年年底重啟新股發行以來的實踐又證明,所謂的改革還是沒有真正地解決新股發行上市的負面問題,這也是今年一季度內地股市再度走熊,深成指位居全球熊市榜第二名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2月至今,內地股市又進入事實上的暫停新股發行狀態,沒有一家發行上市,發審委沒有審批一家發行。期間管理層又在進行新股發行制度的修補工作。從上周五到本周五,一周之內管理層關於新股發行上市的規則上發生的很大的變化,也在說明,管理層還是不願意把市場的指揮棒遞給市場。減少對市場的行政干預真的就有這麼難嗎?王長久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