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聚焦「最後的寶地」——大屿山拓展

2014-04-12
来源:香港商報

  卓家茗建議定位醫療旅游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兆琦報道:大嶼山開發假如能順利展開,將帶來全港共贏,但在定位和開發方向上各界意見紛紜。從事酒店業務的思為集團主席兼集團總裁卓家茗昨日認為,港府要成功,就必須細心考慮和分析大嶼山的定位和優勢,而大嶼山最獨特和無可取代的資源是文化、生態和綠色環境;在南大嶼山的發展上,她建議當局集中在醫療旅游上,并應大力改善海路交通,以連接附近的特色小島。

  改善連接小島海路交通

  縱使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大嶼山開發可以為本港帶來大量土地作工業與科技區、購物城、賭場等等,不過在《大嶼山與香港區域發展方向》座談會上,一向創意十足和想法創新的卓家茗表示,她認為這些項目都很難成功,原因是與其他地區相比,本港人才沒有相對優勢。

  卓家茗強調,大嶼山發展的定位極為重要,以為樣樣都「叻」反而會失天下,「全世界都有專注定位優勢。……香港好識西方的包裝但流住中國的血液,中西合璧是港人的優勢。」她建議當局集中資源開發和推動休镕醫療旅游。她又建議當局改善南大嶼山的碼頭設施,例如廿年來都沒有提升的梅窩碼頭。

  此外,除陸路交通以外,卓家茗指出,因大嶼山附近有不少特色的小島,當局規劃時可考慮改善海路交通,連接附近的特色小島,將小島納入成為大嶼山的旅游設施之內。

  吳連烽:發展應面向未來

  【香港商報訊】記者劉思桐報道:今年的施政報告正式把大嶼山發展列入本港的發展規劃中,香港金融業志同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際寶峰金融集團董事長吳連烽昨出席本報「把脈香港」座談會時表示,區域發展需面向未來,注重合理布局及優化資源,希望政府可拿出勇氣和智慧,多參考新加坡於近二十年來,在填海造地及引進必要外勞的成功經驗。

  合理布局優化資源

  吳連烽指出,香港是「彈丸之地」,應把本身有局限的土地資源,其使用思路再放寬些。他認為,本港規劃每個區域時,不應局限於本土,而應聯想到本地與深圳、與珠三角、與全國甚至全世界連在一起,而不應僅應付「當務之急」的建屋用地需要,可根據本地特殊的區域優勢,利用周邊資源,尤其與深圳融合,以及已明確定位作為與香港深度合作的發展空間,如前海、橫琴及南沙。

  此外,對於有意見指香港的產業結構不合理,沒有第二產業,本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無實體經濟支撐,將令本港經濟難以發展,吳連烽認為,這是一種須糾正的「誤區」,否則無法對本港未來經濟發展方向進行正確判斷。他指出,本港第二產業近三十年已轉入內地和東南亞,但資產仍屬於香港,據不完全統計,僅珠江三角洲為香港工廠服務的產業工人近千萬,這就是香港服務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溫天納:借鑑聖陶沙拓旅游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南大嶼屬香港低度開發之地,該處甚具成為旅游休镕中心的潜力。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政府可仿效新加坡聖陶沙島的經驗,用在發展大嶼山;至於整體布局上則應顧及珠三角的發展,從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配合珠三角增競爭力

  溫天納說,雖然聖陶沙島面積只有5平方公里,與大嶼山相比差一大截,但該處不論酒店及水族館等休镕設施均甚具規模,認為香港在開拓南大嶼成為旅游及休镕中心的過程,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他提到,港珠澳大橋於2016年通車后,大嶼山將成為香港連接珠三角的交通樞紐,因此大嶼山的規劃應盡量配合珠三角的發展,從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重大機遇勿失良機

  對於連接大嶼山與香港其他地區的問題,溫天納說,目前由港島乘搭鐵路至北大嶼只可選擇東涌線,但東涌線於非繁忙時間的班次相當疏落,每10分鐘只有一班車,認為此舉無形阻嚇香港人到北大嶼工作或旅游的意欲。他認為,為了吸引更多香港人遷移至大嶼山,配合大嶼山的開發,政府認為來往大嶼山的車費提供補貼,從而提升大嶼山的人流。

  另一方面,溫天納說,政府當下提出開發大嶼山,是為該區發展提供重大機遇,香港人應該好好把握機會:「上世紀70年代,香港人到大嶼山旅游頗為艱難,時至今天,當機遇出現時,香港人應珍惜機會,并將之好好把握」。

  葉嘉安:速建港深西部快速軌道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前海即將成為「特區中的特區」,并一躍成為全中國另一個金融中心。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葉嘉安說,規劃中心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連接香港西部及前海,但當下規劃至2020年后才落實興建,認為相關進度無法配合前海發展,若大嶼山要發展成為珠三角日后的中心點,政府應盡早把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上馬」興建。

  盡早聯繫港深兩地

  葉嘉安表示,前海區將於2017年起逐步完成發展,但按當下政府的規劃,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將於2020年后才正式落實興建,認為相關進度無法配合現實,加上大嶼山發展如箭在弦,若政府期望大嶼山成為珠三角的商業中心點,應考慮把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提早「上馬」興建,務求盡早把香港及深圳兩地提早聯繫起來。

  除了大嶼山與香港以外地區的聯繫性,葉嘉安亦認為,當下政府開發大嶼山之際,該區與洪水橋及屯門的連接仍未完善,建議大嶼山與屯門及洪水橋兩地,除了公路以外,亦應透過鐵路連接:「當下由大嶼山前往屯門及洪水橋頗為煩瑣,故即使屯門與赤臘角連接路落成后,政府亦應考慮透過鐵路連接兩地,做好交通網絡建設」。

  至於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問題,葉嘉安表示,按目前進度,東涌新市鎮已達到需要擴大的階段;按照荷蘭的經驗,香港國際機場附近地區應以商業活動為主,其可取之處就是為附近居民提供就業機會,與此同時亦應做好配套,包括興建學校以及完善與香港其他地區的連接,增加大嶼山的優勢。

  北大嶼應規劃成住宅區

  另外,南大嶼及北大嶼的分工問題方面,葉嘉安說,南大嶼擁有大片郊野公園用地,該處應予以保育;至於北大嶼方面,由於沿岸已建有機場鐵路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若保留不發展,或會造成浪費。葉嘉安建議,北大嶼沿岸應規劃成住宅區,并且可於小蠔灣及陰澳兩地填海,興建住宅。

  為了解決土地供應問題,政府被坊間指為「盲搶地」。對此,葉嘉安表示,香港與其各區「增地」,不如集中發展單一區域,從而避免制造「十分區矛盾」,加深內耗。

  李鉅威:宜發展高增值行業

  【香港商報訊】記者劉思桐報道: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表示,冀大嶼山發展可分流旅客,紓緩對市區造成的壓力。圍繞區內拓展旅游業和酒店業,業界亦紛紛獻計獻策。不過,香港城市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鉅威昨出席本報「把脈香港」座談會時指出,僅依靠旅游業未必能提升競爭力,大嶼山發展應避免「短視」,可考慮發展高增值行業,服務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

  利港商北拓市場

  李鉅威表示,在大嶼山發展方面,若僅因希望吸引更多旅客,而在區內增加商場和旅游點,效果未必理想。他指出,現時內地客來港「自由行」,帶旺本地消費,這種現象不會長久,八年至十年后情况或轉變,因內地的消費環境在不斷改善,品牌商家亦會拓展國內市場,旅客消費擁有更多選擇,令本港面臨周邊地區的競爭。他強調,旅游業僅占香港GDP的5%,本地經濟發展應着眼於高增值行業。

  大嶼山東南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李鉅威建議,可在此發展旅游業及興建住宅等。不過,在機場西地區,經大澳可跨越珠江口,該區土地可發展工業園、科技園等。他指出,CEPA政策下,1700多種香港對內地出口的產品可免稅,但現時這些產品的香港制造商很少,而大嶼山可提供實際可行的土地供應,用以發展這些高增值的工業,令本港有效利用內地的市場。

  吳鴻青:發展定位要高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兆琦報道:政府就大嶼山發展的定位廣泛諮詢各界意見,來自商界的營食品總經理吳鴻青認為,當局發展大嶼山的定位必須要高,應將香港作為國際都市來發展,而不能滿足於珠三角的其中一個城市的地位。另外,他認為當局必須解決各項社會議題,包括普選,否則社會有可能處處阻撓,令大嶼山發展無法展開。

  重拾自信保大都會地位

  在香港商報主辦的把脈香港系列《大嶼山與香港區域發展方向》座談會上,營匯食品總經理的吳鴻青說,以往香港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惟近年一些港人變得卑恭屈膝,但事實上香港為全球最頂尖的國際大都會,是「紐倫港」的一員,當局規劃時必須重拾自信,以這個視野去規劃,而不能滿足於珠三角的其中一個城市的地位。

  吳鴻青說:「香港是中西合璧的國際文化城市,不只是珠三角城市,做規劃時注意不能要第二等,假如沒有這樣的思維,香港就會變成次等。」

  政治化是吳鴻青另一個擔心的議題。他認為,最近10年本港不少優良的規劃都遭否決,原因與兩地矛盾有關,例如港人覺得個人游「逼爆」香港,當局不能為做生意就坐視不理。不過他強調,他是贊成兩地社會融合,陳方安生在任職港府期間不想融合是不對的,不過在影響市民的議題上,即使兩地合作與融合,港府也可以有所堅持。

  憂爭議礙大嶼山發展

  此外,社會非常期待本港依照《基本法》落實普選。就有關議題,吳鴻青擔心,假如未能落實,大嶼山發展不會成事。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