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成家军:警惕经济的金融过度化现象

2014-04-14
来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来,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金融体系相对完善,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空前。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金融市场发育还远远不够,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经济中开始出现金融发展过度化现象。

  警惕金融发展过度化现象

  从规模指标看,我国金融业扩张很快。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贷款迅速增长,从32万亿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42.5万亿元,2012年底达到67万亿元。银行业贷款与GDP之比从2004年的110%左右,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130%。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从2003年的不足30万亿元,迅速扩张到2012年的133万亿元,十年间增长3.8倍;银行业资产与GDP之比,也从2003年的200%左右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50%以上。

  从利润指标看,我国金融业利润大幅提高。在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金融业的平均净利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平均利润率也高于一般企业。2011~2013年我国五大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28%、14.02%、12.92%,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利润增长水平。2012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远超同期全国工业利润5.3%的增幅。

  从薪酬指标看,我国金融业薪酬远高于其他行业。从2001年至2012年,金融业高管薪酬均值一直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不例外。2008年至2012年间,国内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上升了20%,其中金融业高管薪酬持续保持高位态势,2012年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达到232.95万元,是非金融类公司高管的3.85倍,是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倍。金融业薪酬的大幅增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进入。2008~2012年,我国银行业和保险(放心保)业共新增就业人数88万,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人。我国金融业(仅包括银行业和保险业)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0.36%上升到2012年的0.53%。

  从效果指标看,金融业挤压实体经济的现象明显。由于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能力不高,金融市场将金融资源大量配置到产出效率较低的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领域。我国大部分的金融资源进入到传统的行业和产业,进入到大中型企业中,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小微企业、“三农”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及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与金融服务水平一直不高,严重制约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样本调查发现,目前农村金融领域、小微企业领域的融资成本在12%~15%,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巨额的利润回报吸引着全国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民间资本一哄而上,投资设立自己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实业投资的意愿降低。

  利用市场的力量

  推进我国金融改革

  与国外相比,我国经济中金融过度化的现象还不突出,金融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我国经济中已出现的金融过度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源于对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担忧,更源于对有效配置资源能力的担忧,源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不足的担忧。出路何在?我们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是盘活存量市场,释放积蓄在金融业的风险。当前看来,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转让是一条较好的思路。要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进一步创造条件适当降低银行信贷与GDP的比重。同时,要对当前金融业风险的关键领域进行监管治理和自我管理改革,真正建立起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稳健经营机制,防止金融机构超出自身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过快扩张,防止不科学的激励机制产生金融业的过度风险。对于金融业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当前金融风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要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相关的业务规则和工作流程,严格控制银行业表外资产的过度扩张,防止同类型业务在不同金融市场间的监管套利,切实防范风险的传递、积聚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是发挥民间资本的力量,通过结构化改革完善多层次金融体系。要解决我国金融过度发展与部分金融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核心问题在于要放开市场的力量。必须看到,多方面的金融需求,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在严格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让各层次金融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参与金融体系的改革,通过适度放开市场准入、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机制,提高政府的金融服务能力等改革措施,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

  三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通过完善公共财政约束确保金融稳定。国债市场的完善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形成真正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金融收益率曲线,极大提升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而且将会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公共财政约束机构改革提供基础性保障。当前重要的工作,除了建立与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外,一项迫切的工作就是加强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公共财政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积极缓释当前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风险,防止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

  四是明确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责任,畅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明确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金融、处置地方金融风险方面的责任。在正规金融发挥金融服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绝对不能小视非正规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发挥民间融资在促进小微企业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督一部办公室主任,文章转自《清华金融评论》,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