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蹲下還能否躍起? 蘇蔡終須一戰

2014-04-1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昨日開放登記參選,前高雄縣副縣長郭泰麟率先領表登記。不過,現任黨主席蘇貞昌、曾宣布加入競選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則雙雙宣布退選,為政壇投下震撼彈;有意參選的前黨主席蔡英文聲明將「堅定的承擔」,透露將參選到底。分析認為,或許未來仍如蘇貞昌所說「蹲下,是為了躍起」,退后也保留爭取向前空間。

  蘇謝盼團結打贏選戰

  原有意連任的蘇貞昌昨日上午在臉書上宣布退出民進黨主席選舉。他表示,現在學運方興未艾,距離11月大選只剩下幾個月,要打贏2014,力量不能散,黨不能先亂,少一次廝殺,黨就少一分傷害,在兩位前主席已經表達參選意願情况下,作為現任主席,幾經斟酌,決定不參選此次黨主席選舉。

  他說,新一波民主浪潮已經到來,人民不會等待民進黨,唯有與人民做夥,黨才有未來。不忍撕裂,所以放手,退后一步,海闊天空,為台灣打拼,永不改初衷。

  繼蘇貞昌宣布退出黨主席選舉后,早已表態參選黨主席的謝長廷也隨即發表退選聲明。謝長廷表示,他已經向支持干部、市長同志表達改革的迫切和「退選不登記的決定」。他說,退選不是「以退為高,以選為卑」,主要還是如何避免派系對立惡化,如何包容溝通化解歧見,有更多的對話協商。

  在蘇謝相繼發表退選聲明后,蔡英文也發表聲明指出,他們作為民進黨的創黨黨員,與這個政黨共同成長,一起經歷許多風雨,為台灣民主勞心勞力、全心付出,值得所有台灣人民的肯定。

  蔡英文說,接下來,必須「堅定的承擔」,承先啟后,完成世代傳承和黨的改革。民進黨也應該開啟和社會的對話,與公民同行,讓更開放、更年輕的民進黨與所有的人民一起努力,徹底改變台灣。

  蘇貞昌的退選在黨內更引起震撼。前「副總統」呂秀蓮透露,當天早上8點就接到蘇貞昌電話告知不選的決定,她感到意外但她也說:「如果蘇貞昌這次不選主席,全力準備『總統』,我認為他比較聰明」。她同時向蔡英文喊話,「要選『總統』,最好別選黨主席」。

  分析:蘇退火線免遭圍剿

  高雄市長陳菊則指出,蘇貞昌在台灣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他選擇以退讓,避免黨內分裂可能。台南市長賴清德說,蘇貞昌有風度,有高度,值得敬佩。

  分析認為,蔡謝是蘇的長期競爭對手,黨內競爭加上黨面臨邊緣化危機,蘇貞昌可說是腹背受敵,「電火球」光環漸失。蘇貞昌此時選擇放手,也把目前民進黨面臨包括兩岸路線、經貿主張與黨改造等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及輔選七合一選戰重責大任,交給未來黨主席,讓自己退出火線。

  不過,「人生劇本早已寫好,只是不能偷看」,政壇之路多舛的蘇貞昌幾度退陣,但未失溫,而是持續蓄積能量,等候他口中的「熱帶氣旋乘風再起」。或許未來仍如他所說「蹲下,是為了躍起」,退后也保留爭取向前空間。

  快評:

  蹲下還能否躍起?

  民進黨黨魁改選被稱為「射日」行動,但后羿未現,其中一個「太陽」蘇貞昌卻自動「繳械」宣布退選。如今小英一方獨大,奪取黨魁如探囊取物。「舍小我成就大我,不忍黨團分裂,放下權力爭執。」黨內同仁又是欽佩又是感動。只是,如屈原所言:「眾人皆醉我獨醒。」蘇蔡之爭,蘇貞昌處於絕對下風,就算不退選,戰勝蔡英文拿下黨魁的幾率其實很低,相信蘇也心中有數。但如果堅持參選,最后輸得一塌糊涂,這就讓2016年大選的黨內初選提前有了結果,蘇貞昌就失去了競選大位的正當性。因此,弃選是策略也是無奈之舉。其次,民進黨的轉型之路看不到成效,蘇貞昌也因此被黨內外批評只會討好「獨派」、治黨無功。而經過此次學運,民進黨完全被邊緣化,不但失去話語權,更迷失自我,像一個手足無措的小孩,不知該如何是好。如今,黨內掀起改革檢討聲浪,世代更替也好、競黨魁和逐大位應分開也罷。蘇貞昌的弃選雖是拍拍屁股留下一個爛攤子,卻賺到了一片叫好聲,還把責任丟給了蔡英文。

  蘇蔡終須一戰

  不過,政壇老兵蘇貞昌的這招其實是步險棋。與其說是把兩岸路線、黨務改造、選舉責任、督政職責等擔子都卸給了小英,不如說是讓出迎接挑戰、務實求變的主動權。暫且不說蔡英文能否讓民進黨改頭換面,但蘇貞昌必定失去了黨機器的控制權。未來不管是話語權、黨內事務的決定權、派系權力的影響力都將大打折扣,地位巨降的后果必然是政治熱度的冷卻,這種冲擊難以評估。而且,小英是個經貿專家,更是一個善於玩弄概念的人。對於兩岸定位,小英的論述雖沒有獲得太多認同,但并不是像蘇貞昌那樣讓「台獨」綁架,走進了死胡同。蔡英文無須一蹴而就讓各方都接受民進黨,只要與「台獨」保持距離,在兩岸論述上有所改進,獲得黨內和中間選民的認可,就已經是加分了。而對「國家」政策的主張、建言,蔡英文顯然不會走蘇貞昌「反馬、反中」的老路,她完全可以展現經貿才能,對執政黨的執政、決策做好監督,維護人民利益就是扮演好了在野黨的角色。至於選舉壓力,更多的是國民黨。只要能進一步擴大版圖,蔡英文就算是打勝仗,自然也沒有背責辭職之說。相反,有了黨機器,蔡英文能更好地施展拳腳,不管是治黨路線、台灣經濟,乃至「執政理念」,都有了試驗和展現的平台,還能整合黨內權力,對未來角逐大位百利無一害。因此,如果說蘇貞昌是以退為進,但退后了還能不能往前進需打個問號,這一切都須等到2016年黨內初選的大戰來給出答案。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