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发布年报的高峰时段,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招待费”一词从部分央企及国企年报中消失了。去年的天价招待费今年去哪儿了,成为央企年报留下的新谜题。(4月16日
中国青年网)
“招待费”改头换面,大行其道。
根据目前披露年报的251家央企仅有156家披露招待费,占比62%,而2012年这一数据为168家,也就是说有12家央企在2013年隐去了这一数据。而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单位不再公布的招待费,很有可能归入到了“其他”费用项下模糊处理。
招待费为零,并不是真为零。
中国本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普通老百姓家里来了客人,请客吃饭是很普通是事情。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被列入业务招待费,而作为国企,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肯定有,如果在年报中看不见招待费,肯定有弄虚之嫌,作假之疑。
健全审查审核机制,细化招待费的项目,管住“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本身就是很模糊的概念,有会计师特别指出,业务招待费中不包括会议费,本企业员工差旅费用亦不在其中。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招待费,上市公司披露的各家的账务处理也不同,有的列支在管理费用之下,有的单列,还有的干脆不特别标注。一方面要健全审查审核机制,对企业年报进行详细的审查,对于变更项目上报“招待费”的要严厉查处。另一方面,细化“招待费”项目,对于会议费、差旅费应该纳入招待费一些审核。三方面规范报销流程和手续。对于发票开具不规范的一律不得报销。
管住“招待费”,就是管住腐败。
“招待费”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须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管理不好更容易产生腐败,一方面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在思想上杜绝“招待腐败”的发生。另一方面就是要规范报销流程,会计科目使用。
招待费变为零,是忧不是喜。(长江网 邓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