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不良資產考驗中國

2014-04-18
来源:香港商報

  原標題:信託兌付高峰期將至 不良資產考驗中國

  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和美國QE退出,內地金融行業違約事件頻現,銀行業和信託行業貸款不良率也在逐漸攀升。繼「超日債」打破剛性兌付,成為內地公募債券市場首個違約案例之后,江蘇鹽業旗下兩家子公司再陷銀行信貸違約漩渦,P2P龍頭宜信亦被曝8億壞賬難追回,而早前公布的各大銀行年報亦顯示不良貸款餘額攀升。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是信託到期兌付的大年,兌付總額料破萬億。伴隨著監管態度的轉變,兌付危機將出現高潮。繼本世紀初經歷一輪不良資產處置高峰期之后,中國會否迎來又一波不良資產處置大潮?這一輪不良資產行情與10年前有何异同?而對於不同的市場主體來說,機會各自在哪里?對此資本市場保持密切關注。香港商報記者李穎

  1、不良貸款餘額增長驚人2014年或現兌付危機高潮

  最新跡像顯示,在經歷了本世紀初一輪不良資產處置高峰期之后,中國或將迎來又一波不良資產處置大潮。

  本報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雖然目前除了銀監會定期公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尚無官方統計的其他機構的不良資產情况,中國不良資產總體規模仍然成謎。但從多個方面判斷,中國不良資產規模龐大,形勢不容樂觀。

  銀行債務環比攀升

  以「不良率」重災區溫州為例,溫州司法界一名處置不良資產的核心人士表示,從去年全年的處置情况看,爆發的不良債務環比呈兩條曲線,民間債務環比降落,而銀行債務環比則繼續攀升。

  據農業銀行風險總監宋先兵在3月25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農行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不良貸款率為1.09%,其中浙江最為嚴重,不良貸款率為1.55%,而溫州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不良貸款率達2.67%。溫州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超過289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產管理人士指出,判斷不良資產市場規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去年在銀行大幅提升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大幅增加至5921億元,同比增長992億元,增幅達20%。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年市場上公開轉讓的資產包規模800多億元,推出規模和處置節奏在下半年顯著高於上半年。

  信託到期兌付額將破萬億

  根據有關調研情况,今年浙江地區目前已知的擬處置資產包規模可能達到100億元,上海地區各家銀行擬處置資產包的規模也預計在200億-300億元,某銀行全年計劃處置資產包的規模預計在150億元。按照目前商業銀行加大不良資產包公開轉讓力度的情况分析,未來不良貸款餘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業內人士并指出,今年是信託到期兌付的大年,兌付總額預計將突破萬億。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監管態度的轉變,兌付危機將出現高潮。

  另一不容忽視的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規模巨大。據統計,截至去年6月,浙江省級、市級政府債務餘額分別達5萬億元和7萬億元。與此同時,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由2010年底的64620億元增長至2013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95693億元,增幅達48%,增幅明顯。

  雖然目前僅銀監會定期公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沒有官方統計的其他機構的不良資產情况,但是從上述四方面判斷,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大改革力度的背景下,更大規模的不良資產必將浮出水面。

  2、歷史: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臨危受命曾剝離五大行14000億壞賬

  中國即將爆發的新一輪不良資產大潮,與以往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徵。上一輪不良資產處置大潮出現在2000-2006年,之后直到2012年,不良資產市場均處於相對低潮。上一輪不良資產潮可追溯至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作為中國金融業根基的國有銀行業,存在著大量不良貸款,據當時官方統計,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總額大約為22898億元,約占整個貸款25.37%。巨額的不良資產,對銀行自身的穩健與安全產生直接損害。為了化解由此可能導致的金融風險,借鑒美國在20世紀80-90年代設立重組信託公司(RTC)對儲貸機構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的模式,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於1999年相繼設立了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即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CHAMC)、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GWAMCC)、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CINDAMC)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COAMC),分別收購、管理和處置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部分不良資產,當時剝離的不良資產規模約14000億元。同時還對相當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債轉股。因此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時就肩負著三大使命:幫助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幫助國企扭虧脫困。與之配套,2000年11月10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明確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指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由政府注資管理(每家公司註冊資本金100億元人民幣,由財政部出資,等額減少四家國有銀行註冊資本),原則上公司的存續期限不超過10年。公司通過劃轉中央銀行再貸款和定向發行以國家財政為背景的金融債券,以融資收購和處置銀行的不良債權。

  3、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市場化處置提速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以及最高法院還出台一系列支持資產管理公司處置政策性剝離不良資產的稅收優惠政策、司法支持政策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範圍比較寬泛,包括收購并經營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債務追償;資產置換、轉讓與銷售;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債權轉股權及階段性持股,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範圍內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擔保;直接投資;發行債券,商業借款;投資、財務及法律諮詢與顧問。這就決定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誕生時既具有特殊的政策性背景又有一定的市場化運營的手段。可以說,內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經歷了從政策性處置向市場化轉型三個階段。從1999年至2006年左右,屬於政策性處置時期。這一階段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主要是集中精力圓滿完成政策性資產處置任務,既有利於支持國企改革和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處置不良資產8663.4億元,其中現金回收1805.6億元,階段處置進度為68.61%,現金回收率為20.84%。從2006年至2009年,是金融資產公司由政策性處置向商業化轉型探索時期。按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規定,資產管理公司的存續期為10年,資產管理公司的大限將至,在基本完成政策性資產處置任務之后,四家資產公司逐步向商業化轉型探索。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陸續開展了階段性股權投資、委託代理和財務顧問等業務,并先后搭建了信託、租賃、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平台,儲備了一批金融牌照資源。

  金融資產管理向市場化轉型

  從2009年至今,是金融資產管理向市場化轉型時期。國家取消了資產管理公司十年大限,各家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向商業化轉型疾步邁進。2011年信達公司率先完成改制,去年12月12日信達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內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2年10月中國華融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引戰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去年6月下旬,財政部正式批覆東方資產和長城資產啟動股份制改革。四大資產公司按照財政部「一司一策」的戰略部署,發揮不良資產管理處置優勢,憑藉各旗下子公司牌照業務,各家資產管理公司差异化的戰略定位逐漸清晰。信達公司:以處置不良資產為主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華融公司:「專業的資產經營管理者,優秀的綜合金融服務商」為己任,致力於做好不良資產的經營管理。東方公司:向真正的資產管理公司方向轉型,成為兼具資產管理和保險雙重特色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長城公司:「以資產經營管理為核心、以重點服務中小企業為特色、以多種綜合金融服務為手段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

  4、銀行信託剛性兌付打破地方債融資化解危局

  由於不良資產管理業務具有逆經濟周期和滯后性的特點,每次經濟調整都會產生不良資產,并在隨后幾年逐步釋放。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大改革力度的背景下,更大規模的不良資產將浮出水面,這也為不良資產管理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發韌於十年前的幾家不良資產處置公司正伺機而動,試圖從這一波不良資產處置潮中覓得商機。從近幾年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的發展情况看,業內普遍認為,不良資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包括銀行信託等機構;第二類是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即地方政府債務產生的不良資產,以及非金融機構之間的往來債務。相對於銀行的不良資產,信託機構的不良資產應該說,截至去年底在法律意義上尚不存在,這主要是由於中國的國情,客觀上要求信託產品剛性兌付。而3月初超日債違約事件,終於打破剛性兌付這一堅冰,成為中國公募債券市場首個違約案例。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傳言四起,個別信託公司的信託產品到期之前出現了兌付危機;但據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來看,除極個別機構投資者購買的信託產品經協商后由投資人承擔小部分損失外,基本都順利的實現了兌付。但是業內普遍認為,信託產品的實質,也是為企業提供融資。出現不良資產也是必然的。隨著中國經濟形式的更加复雜和不確定,未來有很大一部分不良資產將來自於信託產品。剛性兌付也終究會被打破。而在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中,地方政府債務也已經出現到期難以償付的情形。雖然從目前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債務的償付出現的困難大多也都得到了順利解決,但是我們相信,這一塊也是未來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實際上,近幾年地方政府的一般性投資平台也都在用多種方式融資,實際上也是在化解自身的不良債務。

  企業三角債危機或再現

  從非金融機構來看,企業之間的往來債務數量巨大,隨著經濟形式的變化,業內判斷,上世紀90年代企業間的三角債危機,也不排除再現的可能。這也是未來不良資產的一個主要來源。

  5、發達地區成重災區處置方式亟待創新

  談及不良資產出現的主要成因,業內人士分析,金融機構出現不良資產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經濟形勢的變化,從近兩年的情况看,經濟發達地區金融機構推出的不良資產反而更多,如江浙滬地區。這主要是貿易類企業的不良債務,如鋼貿類企業,這和中國經濟形勢近些年的變化是緊密相關的。與此同時,內地銀行近幾年處置不良資產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從國有五大銀行來看,改制上市后,資產質量和風控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在上一個10年的后半段,不良資產產生較少。這實際上也和中國經濟形勢的發展相關。從另一個方面說,國有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受到嚴格的監管,2012年之前,主要采取自行處置核銷和逐單報監管部門審批后向市場出售這兩種方式。

  五大行加快出售不良資產

  2012年,國家有關監管部門出台了國有商業銀行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的相關政策,允許銀行按一定戶數組成不良資產包,以公開方式向市場出售。但對於收購不良資產的主體,做了明確的限定,主要是國有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當地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監管部門允許以省為單位設立國資不良資產管理公司)。該規定出台后,商業銀行有了出售不良資產的正常市場途徑,加之近兩年經濟形勢的變化,銀行不良資產的規模較前幾年增加較為迅速。兩種因素配合下,去年下半年國有商業銀行開始以公開競標方式出售不良資產,今年上半年的形勢更加明顯。五大行都加快了公開出售不良資產的進度,也都制訂了今年的不良資產公開出售的全年計劃。不過,這也反映出,國有商業銀行以公開方式出售不良資產逐漸步入正常化、規範化軌道。至於信託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由於信託產品到期剛性兌付、不得展期等特點,加之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的業務不斷出台新的監管政策,造成在原信託產品到期時,不能以新的產品給企業融資的情况越來越多地出現。前幾年對於這種情况,信託公司一般采取在到期時將信託產品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消化。之前五年是信託公司快速發展的時期,信託產品的規模迅速膨脹。之前提到,未來兩三年信託產品將會大規模集中到期,信託公司也急需尋找新的方式來處理將要出現的不良資產。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