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外媒:胡春华重走当年海上丝路

2014-04-21
来源:大公

  外媒:胡春华重走当年海上丝路 为国家战略打前站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表示,胡春华顺序到访越马新,有重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广东省领导人是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前站,向东道国传递友好信号。

  大公财经4月21日综合消息 据今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胡春华此次访问东南亚是他在2012年12月接替汪洋出任广东省“一把手”之后,第二次出国访问。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表示,胡春华顺序到访越马新,有重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广东省领导人是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前站,向东道国传递友好信号。

  将自身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广东省,近日为推广“海丝”的建设与宣传而动起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时候,在经贸合作交流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都贯穿同一主题: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联合早报引述中国媒体报道,胡春华还强调,广东和马来西亚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很深的渊源。自汉朝以来,广东湛江徐闻古港、广州港相继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运主港,而马来半岛的马六甲海峡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太平洋与印度洋。

  胡春华此次访问东南亚是他在2012年12月接替汪洋出任广东省“一把手”之后,第二次出国访问。他去年到德国、瑞士和意大利访问,当时他最关心的议题就是如何通过加强与欧盟发达国家合作,打造广东经济和对外开放“升级版”。

  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

  报道称,广州市政府上周组织媒体参观采访“海上丝绸之路”位于广州的部分申遗点,并邀请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向媒体讲解“海上丝绸之路”的现代演绎与胡春华出访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的标志性意义。

  黄伟宗说,胡春华顺序到访越马新,有重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广东省领导人是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前站,向东道国传递友好信号。

  他说:“为什么优先访问这三个国家?因为我们历史上第一站去的就是越南,当时叫日南,然后马来西亚跟我们贸易额是东盟(亚细安)国家最大的,新加坡贸易也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它以贸易为媒介,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及外交全方位的合作,这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

  黄伟宗还提到,郑和不带一兵一卒下西洋是中国古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潮,那是一种和平的、贸易的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留下了一系列的遗迹,“这些历史关系证实了我们过去都是和平友好的”,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精神同样是和平友好、搁置争议,“跟老丝绸之路的国家继续保持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关系,同时又开始新的历史篇章”。

  新海上丝绸之路超越经济范畴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东海丝路和南海丝路两条线为主,前者是东海起航线至朝鲜日本,后者是从东南沿海出发,以东南亚地区为中枢,连接马六甲海峡以外印度洋沿岸各国,在秦汉时期形成。据记载,汉武帝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出发,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岸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

  与亚细安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于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说时首次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被明确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在海南的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近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指的是贸易通道,但21世纪的贸易通道将超出经济范畴,涉及政治、安全、人文、文化的领域,打造海上互联互通,让中国能够和周边国家融为一体。

  吴士存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发展起来但区域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滞后,“海上丝绸之路真正的内涵,就是解决一个政治互信不足问题”。

  他说,古时候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和平的贸易通道”,中国没有通过开辟贸易航线去征服另一个国家,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当下的局势,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安全。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