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做梦一样”,3位农民工近日获批北京户口。他们是家乡在河南扶沟县的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流管办管理员李高峰,家乡在山东巨野县的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朱良玉、家乡在河北平泉县的北京市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清分公司班长任晓云。他们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全国劳动模范”。
无论如何,该为3位农民工感到高兴,恭喜他们在劳模的荣耀之外,终于得了实惠。这是他们应得的。李高峰,志愿捡垃圾捡了8年;朱良玉,当保安当了17年;任晓云,开垃圾车开了15年。尽管诸多荣誉加身,他们变得越来越“主流”,但他们凭着一无所有的出身、从事着最脏最累的职业,走过了漫长曲折的“支流”。政府的表彰证明,最普通的劳动者也可以获得无上荣誉。
人们说他们中了大奖。鉴于北京户口含金量大、资源稀缺,这说法并不夸张。据测算,附着在北京户口上有80余项福利,单就买房和教育两项,就值54万元,再算上诸多社会保障内容,一个北京户口的绑定利益超过百万元。
就像买彩票的多、中大奖的少,常住北京的800万外来人口,鲜有他们3位那么好的“运气”。近年连大学毕业生都叹一“纸”难求,在各种提高进京门槛的论调中,普通农民工身无长物,基本上算是被拒不商量的对象。
农民工如何获得与本地人平等享受市民权利的机会?别无他法,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或者在道德上高于常人。网上流传的入户北京方法论,有人说“见义勇为运气好的话是可以拿到北京户口的,但几率比中五百万还小”。这几乎是要人拿命来搏。
一些人生而有之的权利,另一些人必须作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还要碰上超乎寻常的运气,这是户籍政策长期被指不公的原因。奖励入户,对于3位农民工是好事,但对他们身后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而言,则无甚意义,如同五百万大奖对于广大彩民一样遥不可及。
甚至可以说,拿户口奖励农民工,等于承认并加剧了户籍权利不公的现实。有了北京户口的好处是,任晓云10岁的孩子可以来北京上学了,李高峰15岁的孩子不用回老家上高中考大学了———事实上,外来农民工子女免借读费入学、异地高考本身就是已实现或正在实现的国民权利。
外来人口获得市民权利,不应像中大奖那么难。3位外来农民工在京工作的超长服务期、踏实的贡献,本身就值得这个城市的褒奖,早就应该享受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
用户口作为奖励,两头不是:一是用错户口,二是枉为奖励。户口作为公民权利,不可用于恩赐;而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后进,但中大奖似的奖励能证明的只是运气,鼓励同人努力的作用似乎不大。(作者: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