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深思調節旅客措施 顧全整體社會利益

2014-06-09
来源:蘇錦樑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佔本地生產總值4.7%,直接為25萬人提供就業機會,當中大部分屬基層、技術要求較低的工種。訪港旅客增加既帶來經濟收益及創造就業,但亦帶來了挑戰。

  社會各界近來對「個人遊」及「一簽多行」等措施提出了不同看法,部分意見甚為負面,有人更以較激烈行動表達意見,在遊客多到的地區作出滋擾行為,當中包括立法會議員。他們針對的是內地旅客,但其他亞洲裔的旅客、本地商舖以至市民一樣受影響。香港從來都是開放城市,也是旅遊城市,這些行為只會損害我們的聲譽,對解決問題並無幫助,因此我們絕對不贊成這些行為。

  政府相信市民對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收益和創造的就業機會是抱正面態度及歡迎的。事實上,在「個人遊」計劃於2003年實施後首年,以及「一簽多行」於2009年實施後首兩年,內地訪港旅客的按年增幅均達到兩成或以上,但當時社會對此並無異議,反而樂見百業興旺,經濟動力上升。現時市民對旅客數字增加感到不舒服,一方面可能擔心我們承受旅客能力是否足夠,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日漸提高,政府十分明白這些感受和要求。

  來港旅客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不同客群,一種是傳統旅客,他們會入住酒店和遊覽景點;另一種是香港周邊內地城市的居民,可泛稱為「一小時生活圈」的旅客,他們不需要住酒店,也可能只會到景點數次,兩類旅客在香港的消費模式有所不同。面對旅客數字上升,我們必須考慮的範圍包括調節旅客人數及改善旅客結構兩方面。在旅客人數方面,究竟香港社會在有關基建設施完全擴充容量之前,可以承受遊客數字下調多少?如果我們只願見到經濟溫和調整,而非商舖短期內大量結業或裁員,便會傾向要求維持現狀以至數字逐步調整,而非一刀切把旅客數字大幅調低。至於旅客結構方面,我們需要小心考慮調控的目標、旅客類型及相關的經濟效益。我們必須認識到落實調控措施後,整體社會需要付出的代價。

  我們亦希望商界可多評估不同調控措施可能為行業帶來的影響。如果措施令商舖租金回落,會對營商環境帶來一定好處;但如果內地旅客人數減少的同時,來自其他客源市場的旅客數字未能及時替代,這無可避免會對商界的生意、甚至整體經濟以至就業等各方面帶來負面影響,亦令香港經濟失去一股重要的增長動力。因此,各界必須深思是否願意及能夠承受調控措施帶來的陣痛。

  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會在兼聽和持平的前提下,回應市民的關注,維護整個社會的利益,妥善處理旅客訪港人數的問題。我希望這個重要課題能得到更全面、更聚焦的討論,讓我們更準確地將不同意見向中央政府反映。

  事實上,內地旅客出境旅遊(包括訪港旅遊)是內地的政策,因此中央政府亦十分關注香港社會就這方面表達的意見。中央政府既支持本港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十分關注香港的承受能力,更不願看到由於旅客人數太多,影響到內地居民與香港居民的和諧關係,我相信中央政府在這問題上也希望將協調做得最好,能夠在不影響香港市民生活的情況下,助長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鼓勵各界提出意見,讓中央政府多加參考,從而制訂合適的調控措施。

  如果調控措施能合宜地處理旅客過盛的問題,相信可以重整社會整體接納旅客的能力,亦有助重新強化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旅遊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陳明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