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叶檀:逼地方政府守信

2014-06-20
来源:

   政府的信用直接决定中国债券市场未来。

  听着有点不着调,但事实就是,政府守信与否决定了中国市场契约精神能否落地,决定了中国债券信用市场建设能否到位。此前,地方政府对地方上市公司的“呵护”,进行税收优惠与资金补贴,严重扭曲了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地方政府能否应对自行发债的挑战,不再成为扭曲债券市场的“黑手”?

  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这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大事,意味着地方政府自负赢亏、刚性预算的时代打开了一道门缝。

  5月,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在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此后,地方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发债与偿债不再由中央政府背书,而是地方政府自己的财政实力承担,债券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地方政府的信用能力。

  6月13日,甘肃、新疆、福建、广西、四川五省区总额达516亿的今年首期地方债招标;第二期183亿元地方债将于6月20日招标。6月14日,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信用评级工作指导意见和信息披露工作指导意见,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工作进行全面规范。根据信用评级指导意见,试点地区地方债信用评级的等级划分为3等9级,标示的符号分别是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最高的“AAA级”表示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最低的“C级”表示不能偿还债务。

  根据标普中国地方债券指数显示,中国地方债市场中“自发自还”的比重仅为1180亿元规模,相对今年4000亿元的地方债发行规模比重较小,但未来空间不可限量。

  地方政府能不能守信用,制度能不能逼迫地方政府讲信用,能不能让讲信用的地方政府获得溢价,成为地方债发行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地方债发行方与信用评级机构私下勾兑,如此的地方债不发也罢。如果以制度建立信用溢价机制,那么地方债的发行,将成为中国财政、金融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目前信用不彰,因此维持底线思维,实行一票否决制下的市场定价,将倒逼地方政府树立信用意识。

  首先,没有刚性透明的预决算执行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得获准发行地方债。

  地方财政不透明是顽疾,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裁阎衍表示,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地方财务数据的透明度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还不是特别透明,各地方政府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负债表。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实行预算软约束,各地掌握实权的官员大笔一挥,今天资金进入公务员子弟就学的学校,明天进入地方国企成为补贴资金,这些习惯于挥笔杆批钱的地方大员,根本不知道刚性约束是怎么回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财政的公开与透明,根本不想受到人大有效监管。

  对于有抽逃资金等信用不良纪律的地方政府,暂停发债五年。目前发行的城投债,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蠢蠢欲动,试图逃废债。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但2010年、2011年,就发生城投债信用风波。

  以云南最大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云投集团为例,2011年7月宣布,计划将电力等资产剥离出来,组建新的云南能投集团。电力资产是云投最为优良的资产,此前的举债或担保均是以该资产作为抵押质的。无怪乎有人指责,云投集团“先以优良资产发债,后剥离优良资产,然后再以该优良资产重复发债”,对于抽逃优质资产的地方政府停止发行新债,制止抽逃至关重要。

  最后,对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也应实行一票否决制,如果信用评级机构与发债方、购债方勾兑,盲人摸象还则罢了,甚至指鹿为马乱报价格,必须驱逐出市场。

  广东地方债不出所料获得AAA评级,细看新世纪的评级报告,无异于广东财政与未来经济发展展望,对于所投资项目语焉不详,这份报告并不尽如人意,发债的背后是对地方政府财力的盲目信任。

  地方政府发债是建立地方公开财政刚性原则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地方政府信用体系的关键时期,必须固本培元,决不能重蹈股市覆辙。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