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為何拳落中行頭上?

2014-07-10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一則中國銀行「優匯通」非法洗錢的負面報道,由央視早間、中午節目輪番長時間播出,引爆本港投資人對內銀股的拋售潮。記者采訪幾家銀行的前線操作人員和管理層后發現,此次中國銀行跨境業務的异常火爆,肇起央行地方分行的心知肚明,借由中國銀行母行與倫敦、巴黎、東京等海外分行的清算便利,加之客戶經理的唯利是圖,使得本來順應人民幣國際化的一樁好事,演變成串通作假的天大醜聞。

  為何是中行被曝光?

  「王岐山在金融系統反腐,首選中行并不奇怪,中國銀行長期以來在海外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和國家意志,而中行系的眾多高管裙帶复雜,由於在國際間反洗錢的國際合作中,中國銀行更有特殊的專門機構運用特殊的賬戶,處理很多涉外的非法資產,某些貪腐高官通過中國銀行解凍或洗白某些黑金,也讓中行系統內原本正規的機構履行了某些不正常的功能。」一位浸淫銀行系統多年的中層管理人員,如此分析中國銀行被央視「查辦」的原因。中行此次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新業務開展不夠規範、部分地區內部風險管控形同虛設、公開對外部門應對遲緩、回應官方化且又蹊蹺換稿。按照央視視頻資料顯示,中國銀行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支行的總業績量已經達到60億,在支行中排名前5,中行的總體體量將達千億規模。雖然中行內部的多個地區從業者均對該業務是否合規表示懷疑,認為是繞開國家外匯局監管,走灰色地帶打擦邊球,但是業務的火爆程度實在匪夷所思。

  中行回應模糊推責監管

  昨日中行總行接受媒體詢問時,表示該行官方網站會清晰回應外界質疑,截至發稿時,該行下午4時在二級頁面中的動態路徑中刊發的說明,不久旋即撤消,經過4個小時的反覆斟酌,刊發的說明中僅有個別詞汇的變更,「匯報」變「報備」,「報送」變「輸入」監管業務系統等,對外界關注的「串通造假」質疑、對具體經辦人員是否啟動調查,均不置可否,該回應僅說明相關業務的存在性,但「優匯通」業務的合法合規性、具體監管部門、風控管理情况以及資金源頭等眾多疑問卻并未予以解答。中行修改稿在字里行間強調,已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匯報,并指出不是只有中國銀行一家存在此業務,對自身有利的情况多說,對自身不利的情况不說。

  監管層:口頭允許

  「廣東私人財富很豐裕,越來越多的客戶要去海外置業、投資、求學、購物,市場需求的增加,使得原來每人5萬元額度的換匯管制,顯得落后而不合時宜,地下錢莊由來已久,不如尽早浮出水面。作為人民銀行總行來講,推動跨境業務蓬勃發展、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大方向是明確的,就是逐漸放開外匯管制,但實施步驟非常審慎甚至保守,上海、廣東、深圳這些地方的人行分行,面對市場的迫切需求,突破創新、先行先試的願望強烈,這次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就是得到了地方人行的口頭允許,雖然沒有下發書面文件,但是監管者對這個事情是很清楚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高管說。監管層的變通,主觀也許無惡意,既迎合市場,又不必擔責,造成的客觀效果卻變成了法無定法、規無定規。銀行高管仿而效之,下屬客戶經理不出事,銀行悶聲發財;客戶經理出事了,就說沒有經過銀行授權,是個人行為。監管層、銀行家都沒有了責任承擔,偷偷摸摸的客戶經理還懼怕道德風險嗎?操作人員的底線蕩然無存,首先源於監管的淪陷,政策失效,追責乏力,導致銀行系統人禍頻發。

  中行先於央視推正面宣傳

  記者關注到新華網廣東頻道,於昨日早晨9時7分發布了超過1000字的正面新聞,該報道早於央視長達21分鐘的新聞播報,但力度有限。此外,央視采訪範圍廣泛、走訪營業網點也很多,認為中行業務進一步引發國人移民熱潮,「優匯通」渠道搶占一大半地下錢莊業務的觀點,均有失偏頗。加之對中行投資移民一條龍服務的諷刺,令央視報道的客觀性大大受損。金研心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