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出口企穩 下半年可期

2014-07-18
来源:香港商报

   時至年中,經濟迎來「期中考」,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此消彼長,呈現出消費反超投資、出口「短板」凸顯的局面,其中,出口對於中國GDP增長已經連續4年維持負貢獻。有專家表示,出口已不再像過去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當頭炮」,但在中國經濟企穩力度還不明朗之際,二季度的正增長無疑緩解了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專家認為,出口向好的勢頭會延續到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進一步提高,同時要警惕制約出口貿易的不利因素,把握好出口增速處於中低速合理區間內的黃金時期,加快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培育以先進技術、自主品牌等為代表的出口競爭新優勢。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中低速屬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在三大需求中,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48.5%,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貨物及服務净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則為負2.9%,負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增長近年主要依靠內需拉動,從2011年至2014年,被視作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貨物及服務净出口對於中國GDP增長已連續4年出現「負貢獻」。去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投資貢獻率為54.4%,而貨物和服務净出口的貢獻率僅為負4.4%。

  有學者指出,外貿持續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里,中國對外貿易將在中低速區間內合理運行。「從近年的情况來看,外貿也許不像過去那樣被視作經濟發展的『當頭炮』。」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作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種特徵,對於外貿的要求已從前些年的快於GDP增速,逐步變為現在的與GDP增速目標相一致。

  出口仍為經濟重要支撐

  接受本報采訪的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亦認為,對整體經濟而言,出口增長不會像以前那樣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遠遠大於過去,中國出口額占全部經濟活動的比例已從2006年的36%下降到2013年的24%。

  雖然如今的出口不能再像上個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后一樣,成為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但作為穩定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仍然至關重要。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表示,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符合中國國情的長期戰略任務,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增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經濟的穩定仍需出口增長的穩定。

  同比正增出口回暖

  據統計,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12.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下降1.2%;進口5.9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6306.1億元,收窄6.5%。

  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形勢稱得上跌宕起伏,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其中,出口下降了4.8%,進口下降了1.2%,被媒體稱為「雙降」,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以外近十多年來首次出現的,可謂驚心。

  及至5月份,出口形勢觸底反彈,趨向利好,5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550.2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出口1954.7億美元,增長7%。6月份數據出爐后,令外貿出口企業精神振奮,6月份進出口總值3420.13億美元,同比增長6.4%,其中,出口總值1867.89億美元,同比增長7.2%,較5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創去年12月以來高點。

  出口總值二季度正增長

  從趨勢上看,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在第二季度實現了正增長,標誌著對外貿易回升步伐在加快。此外,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56143億元,同比增長5.3%,出口熱度的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的增長,亦驗證了中國外貿企穩回升的判斷。

  農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聯席主管林樵基認為,6月數據表現并不太差,市場預期增長超過10%是過分高估。「從趨勢來看,中國的整體出口其實一直在逐步改善,今年第一季度出口負增長3.4%,第二季度已經回升到4.9%,明顯已有大幅改善。」他說。

  有專家表示,出口連續兩個月回暖對於穩增長可謂是雪中送炭、雨天送傘,出口這駕馬車只要能夠持續回暖恢復,那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將會大大緩解,數據的好轉也佐證了李克強總理對於實現中國經濟目標的把握,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增長潜力和回旋餘地。

  內外因素提振漸趨復甦

  對於出口的逐步回暖,業內人士分析,前4個月,受到去年同期虛假貿易推高出口基數的影響,外貿數據一直在低谷徘徊,但隨著基數效應的消退和經濟形勢的趨穩,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進出口增速的增幅在逐月擴大。

  「這也得益於今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海關總署以及其他部門相繼出台了配套措施,廣東、江蘇等外貿大省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說,前期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經形成合力,有力地提振了外貿企業的信心,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積極效應正在不斷的顯現。

  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出口

  同時,全球經濟整體復蘇對中國出口帶來實質性促進,世界銀行最新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逐漸加速,全年增速可達2.8%,較2013年提升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全球經濟正經歷著持續復蘇,中國對外貿易的外部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這將有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企業企穩向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觀研究員劉學智表示,外部需求回暖加上此前中國一系列外貿穩增長措施的共同作用,進出口保持回暖走勢,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長,起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其中服裝、鞋類、玩具的出口增速達到了兩位數以上。

  「此外,出口增速回暖和之前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回落之間是存在關系的,前期人民幣的階段性貶值,下半年開始進入收獲期,匯率貶值對出口的促進有大概6個月左右的時滯。」劉學智說。

  有論者認為,無論是促出口的政策效力,還是歐美經濟復蘇的拉動力,都僅僅是剛剛開始,越往后效果和拉動力越大,只要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維持上下均衡波動,中國出口回暖絕不會曇花一現,而會沿著繼續增長道路前行。

  新興市場變數大仍存隱憂

  雖然近兩個月出口已呈現回暖態勢,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會影響下半年的出口貿易增值,鄭躍聲將這些制約因素概括為四個字「轉、回、弱、摩」。

  隨著全球產業分工的演化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中國面臨的外貿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鄭躍聲表示,傳統制造業正在加快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導致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日等主要市場份額持續下降。

  同時,出口企業在勞動力、融資、土地、原材料等方面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傳統產業競爭優勢不斷削弱趨勢。貿易摩擦加劇也抑制中國出口,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到92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36.6億美元。鄭躍聲稱,今年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梅新育亦認同上述四方面問題,但他認為,發達國家市場復蘇不明顯,新興市場經濟體變數大,才是影響下半年出口的最大不利因素。

  有出口企業反映,新興市場經濟的不景氣令訂單開始不穩定甚至有下滑趨勢,同時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匯率波動較大,導致外商采購成本增加,亦影響到企業利潤。據世貿組織統計,以美元計價,今年一季度,印度、巴西進口額分別下降12.6%和0.6%,前兩個月俄羅斯、南非進口額分別下降7.5%和7.2%。

  而在去年,隨著美聯儲逐步退出QE,巴西、印度、南非、印尼和土耳其五個新興市場國家淪為「脆弱五國」,高通脹率、經濟增長疲弱、巨額對外赤字以及對外依賴性強等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東盟相對較好,其他的經濟基本面數據比『脆弱五國』還差,可以說,未來最大的市場風險來自占中國出口增量超過40%的新興經濟體。」梅新育說。

  外貿轉型帶來新增長

  總的來看,今年前4個月中國出口遭遇「倒春寒」,5、6月份回溫程度微弱,另有諸多不利因素制約,中國仍面臨著复雜嚴峻的出口形勢。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今年前幾個月外貿數據的下行是假象,它背后醞釀著過去幾十年的模式已告一段落,新的模式正在形成中,這其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處於合理區間內,將是外貿調結構轉方式深化改革的黃金時期。「早受冲擊,早調整,早見效。」張燕生如是說。

  去年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達到4萬億美元,但是中國外貿仍然大而不強。溫彬認為,究根結底是粗放的增長已難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所以對於目前中國的貿易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

  他并指出,要保持兩個方面的調整:一個是貿易的種類,現在貨物貿易占比較大,服務貿易發展較緩慢,所以貿易轉型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要加快服務貿易發展;二是貿易的結構,在貨物貿易中一直以出口加工制造業至轉口貿易業為主,應該更進一步發揮一般貿易,加大有技術含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品出口。

  外貿數據現結構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外貿數據已經顯示出一些結構性變化,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3.7%,比重占31.6%,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1%,占進出口總值的55%,一般貿易發展要好於加工貿易發展,此外,機電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重近57%,在中國出口中唱主角,代表了外貿正在逐漸向中高附加值產品方向發展,服務貿易亦高出傳統的貨物貿易,表明出口結構的優化。

  「外貿的質素已有提高,但外貿出口的后勢成長若要持續趨向樂觀,仍要持續加快出口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這也是未來外貿數據增長的基礎。」梅新育說。

  下半年料延續向好勢頭

  對於下半年的出口形勢,專家們普遍持樂觀態度,鄭躍聲表示,三季度進出口外貿的增速預計要比二季度進一步加快,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顯著高於上半年,但他提醒,中國外貿仍然面臨著嚴峻复雜的形勢,要完成全年7.5%的目標仍十分艱巨。未來外貿將呈現溫和回升向好的趨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中國宏觀經濟在二季度止跌企穩,隨著經濟好轉,機電產品、原材料等商品進口會增加,外部需求總體向好,發達經濟體需求旺盛,會增加中國的出口。

  梅新育亦認為,尽管存在新興市場波動等風險,但今年以來的外貿數據并沒有超出多年來的常規,在美歐等傳統市場復蘇的大背景下,下半年的出口形勢會進一步改善。他分析道,目前中國經濟有企穩跡象,但企穩的力度還不明朗,因此出口穩增長政策肯定還會持續發力,海關總署已經表示,爭取10月1日在長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蘇等4個省市、5個海關同步推開長三角通關一體化改革。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漲已經是不可更改的趨勢,外貿穩增長主要靠這類效率、管理體制的優勢來保證,外貿政策的持續發力相信會對未來出口的增速起一定作用。」梅新育說。

  自貿區成新增長點

  同時梅新育指出,近兩年來,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及上海自貿區的試運行等,新型的貿易業態發展和提速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更有利於出口直接切入目標市場國流通環節,削弱外國中間商的市場控制力,提升出口效益。

  「下半年有利因素比不利的因素多,出口增速會繼續回升。」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說,但在內需不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緩慢的情况下,外貿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很小。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