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蔡颖 王璐)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造船行业在压缩产能过程中融资遇冷,海洋工程设备融资却受到追捧,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正加速在海工产业跑马圈地。
日前,记者从工银租赁获悉,2013年该公司对航运业的资金投放为110亿元,而今年对航运业的资金投放计划增至190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将投向海洋工程领域。此外,包括民生金融租赁在内的多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都在筹划拓展海洋工程的融资租赁业务,并且资金投放量均将在数十亿到百亿不等。
天津市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航运和金融发展促进中心招商二部副部长王幸荣认为:“我国提出向大海要资源,没有技术装备肯定不行,但国内目前在海工设备高端制造方面还不是很发达,具有较大的缺口,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今年海工特种设备需求猛增。”这意味着,海工行业的融资需求量也将大增。
然而,“受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近年来,航运企业接单十分困难,订单价格低,平均利润率为3%至4%。由于造船和海工产业的制造周期都很长,资金一占就是两三年,很多时候必须向银行贷款,但船舶行业产能过剩,很多银行对船厂只收贷不放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其他融资方式。”南通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坦言。
在工银租赁副总裁纪福星看来,由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买海洋工程设备,再出租给海工企业,通过融物的形式满足这类企业资金周转和融资的需求,虽然在定价上会高于银行贷款、企业发债利率,但形式上更加灵活。
实际上,航运业也在借助金融租赁这一平台加速转型。“刚开始,我们航运租赁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干散货、油轮、集装箱三个领域,但后来发现这些资产尤其是干散货船舶和集装箱受航运业波动的影响比较大,投资风险和回报非常不匹配。海工行业资金稳定性较高,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国内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海工作为重点突破的业务领域。去年全年航运投放资金110亿元,其中80%的业绩增长都是来源于此。”纪福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