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度報道 > 資訊

海絲精神傳承延續

2014-07-22
來源: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所有大國的崛起都經過了一個從綠洲經濟-江河經濟-陸橋經濟-海洋經濟的過程。眼下的中國,正處於從陸橋經濟到海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改革開放后30余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升為全球第二。中國要尋求下一步的和平崛起,必須要有一個大的海洋經濟戰略。這也是中央決策層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刻政經背景。
 
  在學者看來,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带」,表達了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重建亞太世界秩序、重獲中華話語權的努力。
 
  如果說,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體現了彼時中國在海上或世界秩序的影響力,那麽重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意在向世界說明,中國經濟能發展到今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史的傳承與自身的努力使然。
 
  歷經數千年風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傳播文明、交流互通的歷史底色至今仍未消退,影響源遠流長。這種開放、進取、包容、自信的海洋文化精神傳承,今天仍深深影響着閩商。「晉江模式」、「石獅經驗」,正是這種開拓進取的海洋文化精髓之體現。未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仍然離不開這一寶貴的精神傳承,並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生發出新的內涵。
 
  新海絲如「珍珠」串線
 
  誠如決策者所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是簡單的經濟之路,而是涵蓋了和平、發展、文化、外交的合作共贏路。在千年「海絲」歷史潮流中,沿線國家和城市交替扮演着重要角色。身為利益共同體,每個參與者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彼此之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合作,由此带來疊加效應,甚至產生乘數效應。
 
  學者早已勾勒出這樣一幅美妙的畫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線,還是一個圈。這條線從中國福建起航,先后串起東盟、歐盟和阿拉伯聯盟,最后走向非盟。它將福建的福州、泉州、漳州,與沿線97個城市和港口連接起來,猶如珍珠串線般,串起一條美妙絕侖的「項鏈」。     天時為帆,地利為槳。今日之福建,勢必挾歷史、人文之積澱,以經濟、人脈之實力,借戰略、政策之東風,加速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圈」,成為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中重要一環。
 
  古代「海絲」榮光猶在,新「海絲」風帆正揚。福建,已然起錨!

[責任編輯:香港商報編輯]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