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买的理财产品,理财短信却发到我儿子手机上,太奇怪了。”上个月,本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向市民征集金融消费意见建议,市民李阿姨向本报反映了这样一件事。
“理财信息属于个人财产信息,为什么发给我儿子啊?”李阿姨感到莫名其妙,她是背着儿子买的这个产品,这下搞得很尴尬。
妈妈偷偷买了理财产品,理财短信却发给了儿子
记者将该情况反映给相关银行。银行方面调查发现,今年4月李阿姨在该银行买过理财产品。银行系统里,也查到了李阿姨儿子的电话号码,是以前办理业务时留下的。
“因为理财产品会与银行卡关联,所以系统默认把短信发给了她儿子。”
对此,李阿姨回忆了很久才想起来。“可能是十几年前,办工资卡的时候要填写第二联系人才留的。”李阿姨说那是哪年哪月的事了,现在自己退休在家都十五年了。她有点后怕地说,万一以前预留的手机号已经换了主人,她的个人信息不就泄露了吗?
对此,银行也解释,为了保护客户权益,如果不是客户本人主动提出,银行是不会随意变更客户信息的。最后,应李阿姨要求,银行方面对她的信息进行了变更。
银行到底知道你多少信息
当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时,你的很多信息会被银行获知。那么,银行是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呢?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个人金融信息,也称金融隐私,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依法获得、加工和保存的个人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银行掌握的信息包括客户在如信用卡申请等业务时提交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工作信息、收入状况等;需要提供联系人资料时,包括直系亲属和紧急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等。
而接下来,将有更多的交易信息等被银行记录,例如支付人、支付金额、支付日期和受益人等,客户每天的交易次数、金额、地点等都被记录下来,银行也会对客户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衍生出包含客户的消费习惯、偏好等信息。
银行对客户个人信息实行权限管理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银行保密法,在客户信息保密或金融隐私权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商业银行法》、《征信业管理条例》、《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安厅、央行、银监会有相关文件规范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进行保护工作。各个银行自身也会制定一系列更为严格的保护细则。
“比如收集信息的时候采取最少必要原则。比如严格对客户个人信息实行权限管理,不同级别的银行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到的客户信息的丰富程度不同等。”
个人如何保护金融隐私
除了银行,个人对金融隐私的保护也很重要。中国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市民办理业务时应了解填写了哪些信息,问问金融机构收集这些信息的依据、如何使用。填写个人信息查询、使用等方面的授权时,应问明依据、看清授权范围。另外,个人信息发生变更或需要变更,应及时到金融机构办理变更手续,以免造成不便;金融机构发送的相关交易或提示信息,应及时核对,如有疑问及时反馈。最后,保管好银行卡、存折等个人金融信息载体,各类业务凭证不要随意丢弃,密码设置注意防猜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