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汉阳引桥的桥面破损了一个大洞,大约长为1米、宽30公分的洞。可见桥面车辆飞驰而过,不时还有碎石落下……”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从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就年年维修的白沙洲大桥再次出现破损。记者了解到,这座耗资11亿元的大桥,于2000年正式建成通车。但至2010年,仅大修就进行了24次,中间小修小补无数,陷入了“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8月4日新华网)
如此“弱不禁风”的一座大桥,很可能又是一项“豆腐渣”工程,大桥存在的安全隐患,自然亟待及时弥补,与此同时,对于问题工程背后是否存在着各类黑幕交易,想必值得湖北省有关方面展开严肃调查。近些年来,“楼垮垮”、“楼脆脆”、“桥塌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屡见不鲜,在其背后,既存在着商家的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也存在着监管体系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家来说,更大程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丧失诚信,更不能丢弃良心。然而,让公众深感寒心的是,现如今一些商家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可谓是不择段,当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等问题在工程领域大肆存在时,也便为各类问题工程的发生埋下“祸根”。
当然,如果监管体系能够多一些认真负责、多一些严格把关,那么,很多问题工程完全可以避免。可是,一些监管体系见利忘义,他们在收受了好处费之后,本该严格坚守的把关程序,却变成了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这样一来,不仅很多问题工程能够顺利地蒙混过关。更为荒唐的是,一些“豆腐渣”工程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贴上“样板工程”、“优质工程”等各种光鲜的标签。
这一次,面对“10年大修24次”的问题大桥,既不要让老天爷来“背黑锅”,也不能让超载车辆充当“替罪羊”,不可否认,无论是车流量过大,还是车辆超载等问题,都容易对大桥质量造成一定破坏,但是,耗费十多亿元的大桥,在最初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应当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并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因此,对于如此这般的问题工程,希望湖北省有关方面能够进行“刨根问底”。
作者: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