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国航拟人均涨薪8万留飞行员

2014-08-0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上半年开始,中国国航(601111.SH)的部分宽体机机长,针对公司“同工不同酬”的抗争,最近将得到公司的实质回应。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获得的一份在国航飞行员之间流传的文件显示,国航拟对飞行人员的薪酬进行调整,调整范围涉及国航股份、国货航、北京航、大连航及内蒙航共计4560余名飞行员,最终实现人均年度8万元的增长。

  国航预计,此次大幅调薪,将增加支出3.6亿元成本。在目前的航空需求不景气情况之下,航空公司的人力成本不降反升,将进一步影响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

  据记者了解,国航各分子公司分行部经理,昨天已在总部开会进行最后的论证,虽然正式的涨薪文件尚未下发,但基本方案已经“不出左右”。

  文件中指出,此次薪酬调整主要向关键核心岗位倾斜,其中机长(含)以上技术资格人均年增长17.4万元,实现平均18%的增幅。

  此外,公司还进一步加大浮动工资占比,将飞行员薪酬的全部增量均用于调整浮动薪酬,飞行出差补贴标准平均调增了27%,其中,机长(含)以上技术资格飞行出差补贴标准调增幅度为34%,调整后飞行教员的飞行出差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小时409元调整为每小时549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薪酬调整,与国航的飞行员今年上半年以来发出的公开诉求有关。今年4月,写给国航股份各级领导及董事会的公开信,要求中外籍飞行员同工同酬”。

  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国航飞行员的总体薪资水平处于下游,而且是底薪相对高、飞行小时费低,而此次的薪酬调整方案,除了大幅增加了飞行员尤其是机长、教员的年薪,也突出体现了多劳多得的薪酬支付原则,希望调动飞行员的飞行积极性。

  此外,为加快飞行员培养,国航还计划提高初始、改装及夜场模拟机教员的待遇,其飞行出差补贴标准计发比例由原来的90%提高至100%,加大此类模拟机教员带飞积极性,以促进公司飞行员人才的晋升与培养。

  逆势涨薪仍低于民营航企

  文件同时指出,截至2013年,飞行人员平均年收入较2006年增长了一倍,其中飞行教员人均年收入更是由50万元增长至100万元,而且此次薪酬调整,还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汇率波动、航油等经营成本持续攀升、公司的经营效益面临大幅下滑的背景下。

  根据中国国航此前发布的半年报预告,预计2014年半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5%到65%,因此,此次涨薪也可以算是逆势而为。

  而在中国国航之前,“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的南方航空(600029.SH)已在6月率先迈出了对飞行员大幅涨薪的步伐,不过,在国航和南航涨薪之后,薪水只是逼近海航、川航、厦航等二级军团,距离春秋航空等民营航空仍有差距。

  不过,也有国有航空的飞行员告诉记者,一些对公司不满的飞行员,并不全都因为薪水问题,对公司的管理、考核、文化方面的不满,也占据了很大部分的因素。

  一位国有航空的机长指出,企业应该转变家长式、传统管理思维模式,更多思考法制化、人性化的因素,更多考虑怎样才能留住“人心”。

  相关

  中国缺飞行员吗?

  “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轻易离职,公司的损失巨大。”一家国有航企的管理层则告诉记者,因此对于飞行员的离职,传统公司基本不会轻易放人。

  中国到底缺不缺飞行员?这个问题,在航空公司过着苦日子时还逆势涨薪的背景下,似乎并没有异议,但随着各个航空公司加大飞行员的培养力度,中国飞行员紧缺的情况,已经大为缓解。

  一家航空公司的机长就对记者坦陈,目前在很多成熟的航空公司,副驾驶并不紧缺,由于机长的形成时间要更长,目前机长在一定程度上还供不应求,再加上此前陆续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主要通过高薪挖角来补充自己的飞行员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机长等飞行人员的“奇货可居”的程度,以及国有和民营航空公司飞行员薪酬的差距。

  根据传统的委托培养方式,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机长,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在还没有建立起人才培养梯队的情况下,民营航空公司只能通过高薪挖人的方式来解决,这在局部上加剧了飞行员的紧缺,而且挖人的代价也不菲。

  根据2005年五部委颁布的 《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规定:拟招用单位与飞行员原所在单位应协商一致方可办理辞职手续;若飞行员辞职,需要赔偿航空公司70万到210万元的培训费用,但实际情况是,在各地辞职的飞行员很多被原公司索要400万~500万元甚至更高的赔偿费,而这部分赔偿费往往由下家承担,但即使下家愿意支付,原东家也不一定轻易放人。

  据说,一些飞行员就曾集体向民航局呼吁废止与现行法律冲突、限制飞行员离职的行业“规则”,依法制定新的、合理的飞行员费用返还指导意见。这一公开信也得到了民航局和相关飞行员协会的回应,并与飞行员代表坐在一起,正面讨论飞行员“跳槽难”问题的解决途径,承认现行的在2005年由五部委制定的《意见》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最终到各个公司层面,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改变。

  “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轻易离职,公司的损失巨大。”一家国有航企的管理层则告诉记者,因此对于飞行员的离职,传统公司基本不会轻易放人。这样又造成另外一个悖论,一方面全国每年有200多名飞行员因为离职问题没解决无法飞行,一方面航企还要通过更高薪从国外聘请外籍飞行员填补空缺。

  不过近些年来,一些航空公司除了传统的委托培养飞行员的模式之外,开始通过自建航校以及招收自费飞行员的方式,加大飞行人才的供给,2010年“伊春空难”后,民航局暂停了对新建航企的审批,也令飞行员的紧缺程度有所缓和。

  但从去年开始,新建航企的审批大门再度打开,先后陆续又有多家航企申请筹建并陆续开飞,此外,目前还有上百家通用航空企业在筹建,这些新成立的公司,依然急需成熟的飞行员,因此,预计最近几年,航空公司之间对飞行员人才的争夺仍会比较激烈,而国内飞行员所希望的自由流动,预计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