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叶檀:农民不愿成市民原因何在?

2014-08-25
来源:解放日报

   城镇化改革中遭遇到的问题,不仅大城市不愿意无能力接纳过多外地户籍人士,一些农村户籍的人士也不愿意成为市民。

  搜狐连线综合《中国经济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北京等城市郊区农民并不愿意成为市民,农民比市民有优势,大城市福利居民与农民已经均等化,而农民凭借手中的承包地、宅基地,还拥有不菲的土地溢价,一些农民每年还可以得到村里集体土地出租后的租金红利。

  不愿意成为市民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当地经济发展、土地溢价明显的地区,典型的如东部沿海的城市群,无论是嘉兴还是佛山,长三角、珠三角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农民,对户口不敏感,甚至有的公务员还试图集体作弊转成农业户口。

  市场经济发展,市民农民福利区别不大,随着城区的扩大,城市土地溢价提前以征地安置费等形式,转移到被征地的农民手上。去年2月2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开幕的“中国改革(温州)论坛”上,土地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部长刘守英表示,“由于政府主导城镇化,靠征地、融资搞城市建设,城市化的成本越来越高。粗略计算,2007年到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征地和拆迁的比重已经达到41%。这说明,靠征地来推进城镇化的成本非常高。”以41%计,2011年高达3.15万亿的土地出让金,征地与拆迁成本1.29万亿。

  曾经有个出租车司机教导我说,穷人翻身靠拆迁,农民翻身靠征地,这位出租车司机可以当哲学家。虽然拆迁征地过程中血泪斑斑,但仍然是大部分农民土地大幅溢价的过程。发达地区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农民,在城市扩围后,大多数把承包地交给外来租户,在宅基地上修些小高楼出租给打工者,与打工者相比,这些人绝不是社会底层人士,而是食租阶层。

  根据搜狐连线综合数据,目前大城市郊区农民,在买房、大病保险、新农合、养老保险、生育等方面还拥有优势。8月18日,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周三表示,土地流转政策是中央已定政策,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政策也已下达,目前各地主要处于确权阶段。各地确权后,农地可以流转、可以抵押贷款,农民的金融财产屏障被突破。一线城市与二线省会城市,事实上已无农民市民之别,实际上,城市中的低收入阶层比当地农民保障更低。

  另一类不愿成为市民的是老一代打工者。根据公开数据, 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2.69亿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1.3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据调查,占总量一半左右的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前生)1.4亿人不一定都愿意将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口。另外据21报道,一些80后以及此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也不愿意。愿意留在城市的大多是在农村从未干过农活,以及从小在城市生活,已经融入城市的人。这方面1990年左右出生,或者以后出生的人,希望获得城市户籍的意愿比较大。

  这些农民朋友打工养活家人,支出最大部分是孩子教育,在老家造房子,他们养老所系是在老家的地,和耗几年心力造成的房子,这里有熟悉的环境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万一财务出现状况后,还有最后的土地保障。

  愿意成为居民的是新一代打工者,他们没有下过一天地,插过一次秧,所有的成长记忆都在父辈打工所在的城市,笔者看到社会学调研照片,在上海、广州等地的年轻打工者,说着上海话和广州话,染头、穿小脚裤,在城市中心的老公房里租房,最大的愿望是在所在的城市扎根,而不是回到老家。老家越分越小的土地容不下他们,他们也容不下老家。

  城镇化过程中,成本最低的户口改革办法是让发达地区的农民、市民一步到位,两种身份统一为居民,农民手上的宅基地、承包地,允许交易留转。此时土地的性质发生改变,不再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替代品,而是居民的资产。今年5月1日,《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上海市户籍城乡居民可参加。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上海城乡差距消失,郊区家庭农场、高科技农业取代了以往的农户承包模式。新生儿统一登记为居民,农业户口成为历史名词。

  愿意留在城市的新一代农民工朋友,只要有工作有固定居所,照章纳税,且所处城市属于10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可以自由落户,同时,以一家的价格转让老家土地,作为在新城市扎根的原始资金。

  现在真正底层的是经济欠发达城市的无业人员,以及偏远贫困地区、土地没有溢价的贫困农民。当然,这与农村、市民的户籍改革关系不大。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