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四方簽約 滬港通料下月準點上線

2014-09-05
来源:香港商報記者 陳輝 李逸嘉 黃兆琦

  

  港交所、上交所及兩地結算公司,昨就滬港通簽訂四方協議,確定雙方投資者可買賣對方市場上市的合資格股票。有分析認為,四方簽約為市場帶來正面信息,即滬港通將如期於今年10月20日或27日開通。大行預期,滬港通令香港及內地股市結合,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及第三大成交額股市,A股明年有機會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四方協議由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及中國結算總經理戴文華共同簽訂。港交所主席周松崗、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與中國結算董事長周明出席並見證簽約儀式。

  桂敏杰表示,「四方協議為滬港通業務合作構建了完整的協議框架,明確了四方就滬港通股票交易、結算、存管、市場監察的各項權利及義務,標誌着具體承擔滬港通市場組織業務的兩所兩司已經就各方面的機制安排達成完全一致。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業務技術準備,盡快公布各類業務規則,深入開展技術系統測試,為滬港通正式推出創造更好條件。」

  中證監早前已批准中國結算啓動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的籌備工作,該子公司將主要服務滬港通業務,確保滬港通業務安全高效運轉。周明指,「滬港通項目已全面駛入快車道,為項目最後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滬港通也是中國結算在國際化發展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周松崗則強調,簽訂協議是建立滬港通的又一重要里程,有堅定信心能如期達到目標。李小加亦說,「今天簽訂了四方協議,可以說已愈來愈接近落實目標。」

  四方協議涉及的各項安排,包括實現交易通和結算通的詳細條文,都需經監管機構批准。港交所上月已向市場刊發規則修訂草擬本,爭取近期通過監管機構批准。

  滬港通效應遠大於互通本身

  對於滬港通,市場一直十分期待。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對本報表示,簽約儀式進一步肯定滬港通一定會準時推出,而不像當年港股直通車那樣無疾而終。不過,投資者按內地規定繳印花稅問題仍需時釐清。他認為,滬港通帶來的效應遠高於本港與上海股市的互通本身,本港與內地股市互聯互通將為各方擴容、擴量和擴選擇。

  市場相信,滬港通將催化海外資金留意中國市場。高盛中國首席分析師劉勁津表示,外資對滬港通操作的憂慮,隨着措施陸續公布而減少,外資希望有例可循,且滬港通把香港及內地股市結合,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及第三大成交額的股市,環球投資者絕不可能忽視。

  新鴻基金融則已上調港股盈利預測,加上央企改革以及滬港通等因素,該行預期將帶動恒指市盈率重上5年的平均水平即12倍,年底恒指將達26000點水平。另一方面,瑞銀預期至年底港股雖有波動但不會有大升跌,該行稱,港股向上刺激因素來自於國企改革進展,向下因素來自於政府寬鬆政策未達市場預期。

  催化外資留意中國市場

  劉勁津說,「中國市場本身利好包括內地經濟增長已從第二季起復蘇,中央政策亦支持經濟增長,未來有更多定向刺激措施,市場對中國企業盈利增長預測保守,下調風險有限,以及中國股票估值從市盈率及市帳率都屬偏低。」他認為,從QFII、RQFII到滬港通,中國在市場開放上已做了很多工作,富時亦已為A股設指數供海外投資者參考,相信A股明年有機會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納入MSCI全球市場指數則仍稍早。

  市場有揣測認為滬港通開閘後,內地投資者會加碼投資在特殊行業,比如內地買不到的博彩業、香港地產一級區域性的保險和銀行機構。瑞銀則認為,投資者仍會專注於他們看得懂的行業,如醫療、IT和新能源。

  劉勁津指,滬港通實施之後,港股或滬股哪方更受惠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有利兩地市場,並帶來投資機會。他相信由於額度限制,滬港通實施初期對兩地市場影響不大,但會影響投資情緒。

瑞銀:滬港通利A股早入MSCI

  滬港通將增加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渠道,有利A股早日加入MSCI指數。同時,目前尚未飽和的QFII倉位將有顯著提高。瑞銀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估計,滬港通啟動後,會出現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及交易結構的變化,對市場價格、價值帶來很大影響,大盤股佔整個市場交易的比重會有趨勢性的緩慢上升,大盤股和小盤股價差及估值差異會慢慢縮小。

  機構投資者:QFII倉位料大增

  瑞銀預計,若滬港通進行順利和內地市場回暖,1至2年後,境外資金有可能用完滬港通的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並提高QFII與RQFII的使用率。陳李預期,目前整個QFII可投資規模實際上可達4000億至4200億元左右,但現在只用了2000多億元,其中用在股票上的可能只有600多億元。如果算上滬港通的3000億元,粗略估算,到2015年年底,QFII倉位可增至80%。

  陳李稱,滬港通開閘初期,可能出現主要以QFII換倉為目的的主要使用者,因為以前投資者通過券商額度來購買A股,成本較高。將來他們可能會把額度還給券商,轉而使用滬港通額度來買入股票。另外,一些QFII會使用滬港通額度持有他們喜歡的滬市股票,將原先的QFII額度轉而投資深市或企業債。

  滬港通推動A股納入MSCI

  陳李認為,滬港通有助於加速A股納入MSCI指數的步伐。滬港通、RQFII及QFII額度加起來預計將達到9000億元,並且海外投資者有足夠渠道可以投資,對A股納入MSCI指數有推動作用。

  瑞銀統計,今年7月以來,有近1500億元資金入市。其中,境外新增資金保守估計在300億元;境外機構小幅加倉規模在250億元。二級市場融資淨買入有940億元。目前看來,小盤股較活躍,主要因有1060億元來自於散戶的資金比較活躍。「但這屬於非典型現象。」陳李強調。

  一旦滬港通開閘,大型股份料會受海外資金歡迎,可以預見資金流入加速,與國際市場聯動將明顯加強。同時,主板市場亦將跑贏創業板。陳李預期,雖然企業盈利增長放緩,但A股估值仍有支持;現時至年底,A股有5%上升空間。

高盛:南北向投資取態大不同

  海外投資者六路出擊A股

  高盛中國首席分析師劉勁津預期,滬港通開通初期有利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且中國A股股息率達3%至4%,高於全球平均的2.5%,對海外投資者有吸引力。

  對於海外投資者選擇A股,劉勁津歸納後認可為6方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敏感的股份,股息率高及股息穩定的股份,股價較H股有折讓的股份,為員工提供股份激勵的股份,A股獨有的股票板塊及類別,以及QFII重倉股。尤其對於因滬港通而參與中國市場的海外投資者,QFII重倉股將成為這類投資者的選股參考。

  內地投資者偏好成長藍籌

  在A股市場,內地投資者偏好中小企及成長股。劉勁津稱,本港此類企業市盈率及市盈增長率,分別只為內地同類股份的廿分之一和低100多個點子,這類港股在滬港通下極有吸引力。現時50大中國最高價值品牌,有12個在香港上市,包括騰訊(700)、中移動(941)及聯想(992)等,這些都是內地散戶感興趣的股份;本港藍籌如滙控(005)、和黃(013)及友邦(1299)等,大部分業務都不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內地投資者若要分散地域投資,此類股票亦有吸引力。此外,內地南下資金亦會尋找港股特有板塊,如上游石油股、澳門博彩股及家居汽車保險股。至於H股較A股折讓股,劉勁津認為南下資金會更多留意A+H的中小企業股。

  劉勁津稱,內地民眾資產配置低效,將七成資產投資樓市,其餘資產中七成是現金或現金類資產,投入股市的僅佔整體資產配置的6%。因此,內地資金對分散投資或走出去的需求很大。他預期,人民幣匯率未來1至2年保持穩定,海外資金不太需要因透過滬港通買A股而要做人民幣對沖。另一方面,港匯近期走強,港股同時表現向好,滬港通可能是催化劑,但港股自身基本面亦在轉好。 

机构观点

  瑞銀:滬港通將增加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渠道,有利A股早日加入MSCI指數。滬港通啟動後,會出現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及交易結構的變化,對市場價格、價值帶來很大影響,大盤股佔整個市場交易的比重會有趨勢性的緩慢上升,大盤股和小盤股價差及估值差異會慢慢縮小。

  滙豐證券:滬港通是內地和香港股市融合的重要一步。若順利落實,預期在36個月內,內地監管當局將全面放寬滬港通投資額度限制,並隨後將互通模式快速擴展至內地其他交易所及同業市場。當滬港通限制鬆綁,港股成交量或升超過80%。

  高盛:預計滬港通推出後,A股將很快被納入環球指標指數,有助內地及香港市場融合,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及交易額第三大股市。在直接投資渠道不多的情況下,海外投資者會願意將資金通過滬港通投資內地市場。

  新鴻基金融:滬港通10月正式落實後,港股成交量將增加,市場氣氛向好;恒指今年目標價將由25000點調升至26000點。

  野村:滬港通初期對A股正面影響更為明顯,但最終帶來雙贏;近幾周很多客戶希望在滬港通開通前買A股,所以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有緊縮情況;而海外機構大多以價值投資態度,對A股大盤股價關注更多。

  霸菱:近期不會因滬港通而大幅調整基金組合,但長遠會考慮加大金融企業投資,並對內地國企改革、城鎮化概念股會給予更多關注,看好零售、科技、醫療、環保清潔能源等行業。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