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港證監會「秋後算帳」追責榮智健

2014-09-12
来源:香港商报 陳正偉

  中信股份(前身為中信泰富)小股東苦苦索償6年後,昨日又見新進展。香港證監會昨宣布,對中信以及包括其前主席榮智健在內的5個前執行董事展開法律程序和研訊程序。證監會指,中信及該5名董事曾從事市場失當行為,在2008年就中信槓桿式外匯合約投資的巨額虧損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狀況資料。證監會此番「秋後算帳」令市場拍手叫好,預料未來會成為保障投資者的重要先例,亦展現出香港充分保護投資者的良好監管環境。香港商報記者 陳正偉

  中信炒燶外匯 榮智健被指知情不報

  中信泰富「炒燶外匯」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2008年,中信泰富為對沖其澳洲鐵礦項目的貨幣風險,進行了多份槓桿式外匯合約投資,即炒作澳元累計期權合約(Accumulator),然而澳元兌美元匯率在08年下半年急劇下跌,最終中信泰富「炒燶外匯」令公司錄得巨額虧損155億元。彼時,市場已質疑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等管理層早已知悉外匯投資將會錄得虧損,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當年斥中信未有在公函中披露違規炒匯,並質疑榮智健當時放棄認股權的決定。

  證監會指,中信在2008年9月12日刊發一份載有關於其財務狀況的虛假或具誤導性陳述的通函。該通函稱:「就董事所知,本集團自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來的財務或交易狀況概無出現任何重大不利變動。」然而,中信在2008年10月20日發出的盈利警告則披露,「截至當日,中信因早前為調控其澳洲鐵礦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所訂立的多份槓桿式外匯合約而蒙受巨額已變現虧損及按公平價定值的虧損」。這意味着,中信在2008年9月7日,即在刊發被指載有虛假或具誤導性陳述的上述通函之前,已察覺到槓桿式外匯合約將帶來潛在風險。

  5前董事涉披露虛假資料

  中信股份彼時在發出上述盈利警告前暫停買賣,當時股價為14.52元,而在股份恢復買賣之後的當日收市價則為6.52元,下跌了55%,這讓中信的投資者特別是小股東蒙受了巨大損失。對此,證監會指,中信以及包括其前主席榮智健、前董事總經理范鴻齡、前副董事總經理張立憲和李松興及前執行董事周志賢在內的5名前董事曾從事市場失當行為,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狀況資料。

  證監會表示,目前正尋求原訟法庭頒發「回復原狀令」或「賠償令」,以使在證監會所指的公布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日期至披露真實財務狀況的日期期間購入中信股份的高達4500名投資者得以回復至原狀或得到賠償。據悉,在此期間投資者購入中信股份的金額約為19億元。此外,證監會亦正尋求審裁處對中信及該5名董事施加制裁。

  對於證監會決定,中信泰富小股東們都拍手叫好,代表小股東維權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更預計或可追回賠償過百億元。

  展現市場監管力度

  事件過去多年,中信泰富也已因集團資產的注入而更名為中信股份,執掌中信泰富多年的榮氏家族則因「炒燶外匯」事件黯然下課。或許,吹毛求疵的評判者們會認為證監會的決定讓人們等得有點長,但人們必須客觀看待證監會工作,理解其監管工作的艱辛,更重要的是,應看到香港監管環境並沒有鬆懈,監管工作並沒有停歇。證監會所採取的行動,令人對香港金融市場保持充分的信心,它向外界展現香港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展現了香港充分保護投資者的良好監管環境。

  賠償對中信業績影響不大

  中信泰富「炒燶外匯」事件,證監會經過接近6年的調查後,終於進入法律及研訊程序。消息人士稱,一旦判決中信向投資者賠償,金額可能以八億元計。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對財大氣粗的中信股份而言,即使最終需要向小股民作出賠償,也不會對集團業績造成巨大影響。

  代表該批股東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對小股東而言,苦等6年後終於「守得雲開」,期望證監可開先例,在日後處理類似事件時,可代表小股東追討損失。

  即使證監昨日出手打「大老虎」,「炒燶外匯」事件發生也已經長達6年,不少當年聲嘶力竭的小股東,由於捱不住漫長的追討過程而決定退出,目前只有少數股東仍然苦苦堅持。故此,證監於此時此刻作出行動象徵意義居多。對小股東而言,他們期望的,或許是監管機構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從而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另一方面,對中信股份而言,即使一旦經歷漫長的法律程序後,需要為當年參與交易的投資者作出賠償,亦不會對其財政狀況構成巨大影響。中信股份於今年8月完成其整體上市的計劃後,按昨日收市價計算,市值多達3600億元,即使最終要向股份賠償數十億元,對中信股份而言,相關金額亦只算是「九牛一毛」。

  事實上,當下投資者關注的反而是中信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後的業務表現。須知道,按中信股份昨日收報14.78元計算,股價較金融海嘯前高見40元以上仍然相差一大截,其一是股民對該股信心尚未回復,其二是中信股份位於澳洲的鐵礦項目剛剛才投產,一旦再有阻延,中信股份或需因而付出龐大資金「填氹」。當下證監會打「大老虎」或會博得一時掌聲,但掌聲過後投資者關注的,是中信股份未來的整體發展。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中信泰富外匯交易虧損始末

  日期 事件

  2008年10月20日 中信泰富突然發出盈利警告稱,由於涉及槓桿式外匯產品買賣,預期截至當年12月底止,錄得155億元巨額虧損,包括8億元已變現虧損及147億元公平值虧損。

  2008年10月22日 證監會主動對外宣布,已對中信泰富涉及「炒燶外匯」事件展開調查。

  2008年10月27日 中信泰富股價跌至3.51元,為1999年來新低。

  2008年11月13日 中信泰富獲母公司中信集團提出拯救方案,包括由中信集團認購總值116.25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而中信泰富則把手上的外匯合約轉讓至中信集團,涉資93億元。

  2009年4月3日 香港警方商業調查科搜查位於金鐘的中信泰富總部,以調查中信泰富董事是否涉及虛假陳述及串謀欺詐。

  2009年4月8日 中信泰富宣布,時任主席榮智健及董事總經理范鴻齡雙雙辭職,由常振明接替兩人職務。

  2011年8月25日 證監會落案控告前中信泰富財務部助理董事崔永年涉嫌參與內幕交易,及後於2012年被判罪名成立,入獄15個月。

  2014年9月11日 證監會宣布,對中信泰富5名前執行董事,包括榮智健、范鴻齡、張立憲、李松興及周志賢展開法律及研訊程序。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