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醫生荒困擾私立醫院

2014-10-09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路透稱,就在中國盡力對其不堪重負的公立醫療體系實行私有化時,私立醫院卻面臨「醫生荒」問題。這個瓶頸或將影響中國進行醫療改革的努力,尽管投資者正紛紛擁入該國醫療服務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這個問題源自中國大部分醫生需要所在公立醫院批准才能到私營醫院行醫。而許多公立醫院限制好醫生外出行醫。
 
  公共醫療問題眾多
 
  中國公共醫療體系面臨醫院患者人滿為患、貪腐問題突出、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另外,公立醫院收入主要依靠藥物銷售和檢查項目,這催生了制藥企業行賄的肥沃土壤,此外也導致不必要的過度開藥和檢查。
 
  在大型醫院,患者往往天不亮就開始排隊,但其實能夠與醫生接觸的時間才不過兩三分鐘。目前,隨著迅速壯大的中產階層、逐漸老齡化的社會和環境污染正助推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需求,中國想要開放醫療領域。私營化是中國革新其廣受詬病的國家醫療體系的關鍵。
 
  官方希望,明年私立醫院的床位數量將升至全國總量的1/5。相關改革已吸引中外投資者前來分一杯羹。預計到2020年,中國包括藥品和醫療設備在內的醫療支出將高達1萬億美元。
 
  醫生資源捉襟見肘
 
  目前,患者常常傾向於去大城市的醫院就診,因為擔心當地的初級醫療機構質量欠佳,這令大城市的醫院面臨巨大壓力。公立醫院壓力大的問題,官方也對此出台很多政策。過去五年,中國政府擴大了國有醫療保險覆蓋範圍,鼓勵更多民間資本投入醫療行業,并著手控制藥品價格。政府還提高了外資持有醫療機構股份的上限。8月,中國還進一步放寬規定,允許外資在七省市全資擁有醫院。但在地方層面,公立醫院的領導經常不願意讓最好的醫生兼職,更不同意他們離職。民營醫院不得不出高價聘請名醫、從國外招聘醫生,或選擇那些尋求職業生涯提升的年輕醫生。直到今年8月,北京市才率先放寬醫師多點執業門檻,醫師申請多點執業不再需要本單位出具「同意書」。
 
  醫生們表示,這在一定程度是由於公立醫院的醫生資源也捉襟見肘。
 
  患者對其缺乏信任
 
  但對私立醫療機構而言--尽管宣稱擁有世界級設備,挑戰還在於一些中國患者仍對其醫療質量和收費心存疑慮。上海某居民說,「私立醫院收費昂貴,通常還不能醫保報銷。我也更信任公立醫院的水平。」據德意志銀行報告,約84%的入院患者選擇公立醫院。因此,即便中國的2.47萬家醫療機構中近半數為私立,但大部分醫療服務仍由公立醫院提供。
 
  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醫生缺乏。世衛組織數據顯示,中國每1000人有1.4名醫生,美英則分別為2.4和2.8。而2008年至2012年,中國公立和私立醫院中,每千名患者的醫生數量分別減少26%和16%。
 

  除了政策原因,還有諸多因素令私立醫院吸引醫生難:中國醫生青睞公立醫院的安全和聲望;主動(從公立醫院)離職的往往是經驗不足的年輕醫生;公立醫院的接診能力已達上限,不願再面臨失去任何醫生的風險;公立醫院沒有想到如何向在私立和公立醫院之間分配時間的醫生支付薪酬等。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