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馬會在大埔太和朥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啟動「源頭減廢綠孩兒」計劃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韓國、台灣15年前率先實施固體廢物處理措施,香港現時開展的「源頭減廢」,務求降低每日9000公噸固體廢物。香港賽馬與新界校長會及綠領行動合作,由今個學年開始,在新界區小學及幼稚園推出為期3年的「源頭減廢綠孩兒」計劃,減廢源頭從9歲前的學童教育開始,冀望通過小童減廢行為影響家長從源頭減廢。上月底該會在大埔太和朥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舉行計劃啟動禮,計劃的第一階段將投資90萬元。
計劃3階段馬會首資助90萬
新界校長會會長朱景玄校長在校方啟動儀式指出,學童在9歲前最聽師長的話,只要把握這個黃金時間向學童灌輸源頭減廢知識,最易入腦,當學童把環保當成生活習慣,便可以同時感染身邊的親友實踐環保。有關計劃為期3年,已率先在新界區的小學及幼稚園展開,至今已有105間學校報名參加,反應踴躍,內容包括到校講座,逾120名受訓的馬會義工到參與計劃的學校,以輕鬆有趣的手法向學生介紹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產生和不當處理帶來的環境問題,並解釋何謂源頭減廢的生活態度,以及如何養成源頭減廢的好習慣。合作機構綠領行動則負責編寫教材,及協助進行校園活動,如「環保清潔工作坊」等,向學生講解不同的環保清潔方法,並製作環保酵素。
編製兩類環保學生手冊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向傳媒介紹,配合計劃編製兩類學生手冊,針對幼稚園的學生手冊,以及針對小學的學生手冊,兩類學生手冊目錄以背景故事、齊參與及校園活動三個方面描述源頭減廢。編寫略有不同,幼稚園學童對手冊中的文字和數字認知較小,故幼稚園學生手冊,以插圖、在校園採集植物標本,然後貼於手冊方格等形式,提高幼童在源頭減廢的認識,文字編寫以淺顯用語,內容比較抽象,例如,以如果廢物處理不妥善,會帶來衛生問題破壞環境,是做保護環境的好人,還是做破壞環境的壞人,讓學童區分環保的好壞。
灌輸正確分類回收知識
何漢威續指,小學的學生手冊內容加強文字述說,如開篇提到「都市固體廢物主要住宅廢物,每日達6000公噸以上,即全港每日約有一半的廢物來自家居。香港的廢物問題十分嚴重。每日丟棄超1.3萬公噸廢物,可載滿520部雙層巴士,當中最主要的都市固體廢物,每日達到9000公噸以上,佔整體固體廢物量接近七成。」,而校園活動內容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回收,鋁罐、膠樽正確的回收方法,乾淨回收方法的正確步驟,1.廢紙如雜誌、紙巾盒、信封,先檢查紙上有沒有污漬,如有,將染污的部分撕走:2.將非紙張類別撕走,如過膠/燙金的雜誌封面、信封的窗口、金屬釘裝拆走;完成後便可以把紙張回收。以圖示識別方式,請學童將可回收的物品用線連接到正確的回收箱內。」學生手冊以圖文並茂,讓學童清楚了解源頭減廢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