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莫)央行公开市场14日进行20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4%,这是正回购利率继7月14日和9月18日之后的年内第三次下调。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标利率下调显示,央行试图引导短期资金成本下降进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回购利率在未来可能成为央行基准利率的备选项,而通过调整回购利率来调节市场总体流动性,也符合近年来央行加大价格型工具使用力度的大趋势。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在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下,通过短端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可能存在问题,当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最直接的方式还是启动降息。但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认为,今年以来正回购利率已经数次下调,反映出央行试图通过引导银行间利率下行、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意图,但监管当局对于全面降息、降准依然持审慎态度,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下调回购利率、定向降准、PSL等微调政策来实现调控意图。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货币政策小招频发反映了央行纠结的心态。面临经济下行,银行对私营部门信用收缩严重,释放足够的流动性宽松压低流动性溢价冲抵信用溢价是合意的方式,但降准、降息等又恐扭曲市场预期,引发公共部门过快加杠杆。
不过,中金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把降息与强刺激画等号的观点可能过于片面,通过降息来降低融资成本最为直接和有效。他表示,目前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利润率下滑。经济学理论表明,在金本位制度下,利率水平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持平,也就是说,在企业利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也应该下滑。但现实是,由于中央银行制度的存在,在大多数国家,甚至是美国这样利率高度自由化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率水平的自发回落也较为缓慢和滞后。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仅靠市场对利率的自我调节更是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