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央行放水为何喜欢挤牙膏

2014-10-24
来源:香港商报 王长久

   今年一开年,国人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就与日俱增,一季度经济增幅为7.4%,二季度为7.5%,三季度更是创出5年半新低7.3%。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内地全面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全面降息的呼声就一直高企不下,企业界更是期望通过降准或降息来释放流动性,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 

  为何放弃「大水漫灌」
 
  各方之所以一直有非常高的预期,是和内地多年来形成的调控经济的习惯做法有很大关系。笔者统计后发现,内地一直是习惯於通过调节准备金率和利率来调控经济,如2012年两次变化准备金率,2011年7次,2010年6次,2008年9次,2007年9次;利率变化2002年1次,2004年1次,2006年2次,2007年6次,2008年5次,2010年2次,2011年3次,2012年2次。
 
  而从2013年开始,中国内地调控经济的方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改变,政府不再频繁变化准备金率和利率,而是采用微调的定向的方法,如向农村金融机构定向降准,向小微企业释放流动性等。
 
  今年来,尽管经济增长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宏观调控却没有采用强刺激手段,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先后两次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定向调控成为内地宏观调控的新思路。
 
  而近期,SLF(常备借贷便利)更成为央行频繁祭出的手段之一,用来调整市场流动性。央行上个月通过这种方式放水5000亿,本周央行换汤不换药一般再次放水2000亿-4000亿元。这种方式被业内称为「挤牙膏」放水法。
 
  笔者认为,内地之所以不放开货币的总闸门实施全面降准,一是现在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现在内地经济增速回落,但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升级还远没有实现,环境承受能力依然面临考验,华北的雾霾仍挥之不去。如果像前些年那样全面降准乃至连续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又会加剧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让楼市泡沫再次被吹大,使得经济形势更复杂,矛盾更尖锐。     二是现在内地核心问题不是缺乏流动性,数据上显示市场并不缺流动性,而是目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难下,银行间流动性总体宽松,此时融资的问题不在数量而在价格。而这不是简单地依靠加速释放流动性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
 
  三是内地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上升,银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其中,二季度不良贷款单季增幅为483亿元,虽然略低於一季度的540亿元,但仍处於近年来高位。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较快增长,不良贷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较2013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在这样大环境下贸然降准释放流动性,风险度还会上升,势必会危及金融安全。
 
  降低融资成本是关键
 
  四是虽然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在合理区间内,就业水平也保持平稳。与去年此时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扬、「钱荒」危机明显不同。
 
  今年国家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通过改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比如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发展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同时,利率汇率市场化有序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这些结构性改革措施将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利於稳增长、防风险。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有4个,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由於物价已经连创56个月新低,目前央行着急的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现在内地企业贷款难是由於银行间的宽松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银行对房地产价格等实体经济中的风险担忧而惜贷是重要原因。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着重强调「多举并措,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与此前国务院部署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相一致。所以,可以预期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地重要的不是降不降准的问题,而是如何采取措施把高居不下的融资成本降下来,把银行间的宽松尽快传导到实体经济,让央行不再惜贷。王长久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