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專家:換擋須忍痛 杜絕強刺激

2014-10-30
来源:香港商報

  世界銀行昨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簡報》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反映出政府采取的推進經濟再平衡的措施影響。隨著政府加大政策力度將經濟納入更可持續的增長軌道,2015年至2016年中國平均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略高於7%的水平。專家表示,中國應以改革為重,勿要錯過結構調整期。其中,要解決好中國經濟存在制造業大而不強與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結構性矛盾。此外,要落力提高金融服務業的比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推動和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專家指出,在經歷了結構調整之后,中國未來經濟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這也給房地產等行業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蔡易成

  世行:中國應以改革為重

  世行昨日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結構性的,并非暫時的。如果國內經濟急劇下滑,中國有給予經濟刺激的空間。預計2015年的經濟目標將釋放政策優先的信號,2016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7.1%。世行鼓勵中國政府以改革為核心,估計在改革第一年,中國的潜在經濟增速可以提高0.8%,改革5年后,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提高3.5%。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向本報表示,世界銀行有關中國經濟的報告亦表明,在大的方向上各方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中國需要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弱化對短期經濟增長目標的追求。世行指出,若要將政策重心放在達到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宏觀經濟政策就要依然以支持內需為本,并非以改革為導向。這是長期存在的擔憂。一些中國分析師認為只有改革才能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但世行持謹慎態度,認為一切改革帶來的增長動力都不會像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那麼強大。世行的高級經濟學家Karlis Smits在昨天的媒體發布會上說:「中國釋放的政策信號應該是以改革為重,不應是滿足特定的增長目標。」中國今年三季度GDP放緩至同比增長7.3%,低於二季度的7.5%,這也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今年以來,處於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和改革攻堅「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不小的下行壓力。面對明顯回落的經濟增速,很多人對中國今年能否達到7.5%的全年GDP增長目標充滿疑慮。中國經濟「三季報」披露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做出評點。他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也不掉以輕心」。

  專家:勿錯過結構調整期

  世行報告建議中國應以改革為重,來保持中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地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狀况,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央政策思路正在逐步適應「新常態」,其核心就是認清經濟增速換擋的現實,容忍結構調整的陣痛,杜絕大規模刺激,以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面臨更多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需要通過改革去克服。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認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能夠應對短期問題,但在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上,效果有限。張曙光稱,結構性問題拖累中國經濟增速。如果不解決結構性問題,即使通過很大代價刺激經濟增長,效果也有限。7、8月份政策由「微刺激」轉向「新常態」,「新常態」是內地各方近來研判中國經濟的熱詞和重要分析框架。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解釋了官方提出「新常態」的原因。他表示,當下結構調整比經濟總量更重要。錯過了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遺症,就是最大的損失。中國總理李克強在10月21日表示,總的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并出現了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以服務業為主導、新業態加快涌現的結構優化更趨明顯。簡政放權等改革催生的新發展動力加快成長。就業、節能降耗等指標好於預期。前三季度,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繼續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增速繼續快於工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在工業內部,結構調整也在提速,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整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非常明顯。

  保持改革定力調結構

  對於中國目前經濟的分析以及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多數的專家學者還是持樂觀的態度。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此前表示,我們既要保持定力,繼續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同時也要進行適度的預調、微調,力爭把經濟穩定在一個合理、合適的區間,為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環境。

  推動戰略新興產業投資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從「三駕馬車」的角度,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中國經濟增長還應該主要依賴於投資。他表示,中國經濟整體正處於轉型階段,儲蓄率將逐漸下降,人口紅利衰退,人均收入逐漸提高。但是,這個階段將會緩慢變化,是重要的過渡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此間仍需要依靠投資來穩定經濟。其中,基建投資領域目前仍有空間,應該傾向於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農村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時,要推動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政府確定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管清友預計,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4個支柱產業。預計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先導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5%。按照2020年GDP翻倍估算,四大支柱產業占GDP的比重或將超過30%,是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的重要力量。

  生產型服務業亦屬重要方向

  對於制造業投資,管清友認為,發達國家相繼出台政策重振制造業,凸顯制造業對於各國經濟的重要性。中國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制造業發展政策,但是對於傳統產能過剩的行業,目前也需要通過技術升級和產業調整來滿足龐大的需求。生產型服務業也應是投資的重要方向。管清友表示,要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附加值。從政策方向來看,通過研發創新(研究、設計、應用)、技術創新(信息技術應用到倉儲物流、改造工藝流程)、金融創新(融資方式、金融產品)等,提高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從而提高服務業的附加值。

  服務業是中國未來經濟重點

  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引發外界不少擔憂。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資銀行主席龔方雄(上圖)昨日出席在深圳舉辦的2014年中國地產年會京基濱河時代分論壇時表示,中國雖然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經濟存在制造業大而不強與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結構性矛盾。他指出,要把制造業向中高端轉移,而現代服務業是中國經濟未來的重點。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龔方雄估計2020年前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的經濟體。他把中國經濟比作成一個拋物線。拋物線的中間非常高、非常大,兩頭在地上。他認為,中間強大的是制造業,兩頭薄弱的則是產業前端的研發與現代營銷和服務業。龔方雄指出,未來中國經濟的重點應該放在這薄弱的兩頭上,這「兩頭」才是產業的附加值的創造價值最大的部分。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企業多數為制造業。因此,要向自主高端制造業方向發展。「如果中國只是基於產業鏈低端的制造業為主的經濟的價值,而不是一個以服務為主體的經濟,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必然會遭遇發展瓶頸。」龔方雄說,中國很多東西都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最低端和附加值的最低端,雖然創造了很多的財富但是沒有創造很多的價值,或者說只創造財富沒有創造價值,這個現狀一定是要改變的。

  加大金融服務業發展

  前三季度,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繼續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增速繼續快於工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在工業內部,結構調整也在提速,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整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非常明顯。龔方雄認為,設計和研發是服務業的一部分,營銷和服務也是服務業。他指出,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相對較小,服務業在中國經濟的比重只有42%,美國是82%,臨近的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地方占92%,應借鑒香港服務業發展模式和學習香港成熟的管理經驗。龔方雄認為,中國金融服務業這一塊目前還比較弱勢,處在一個原始的狀態,他把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比作「朝陽產業」,認為中國金融服務業有巨大無比的發展前景。「金融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資金,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定價市場化,金融里面最基本的要素是利率,利率是錢的價格。但是現在金融最基本的要素利率還不是市場化的,現代金融的發展不能沒有這個基本的要素。要尽快進行人民幣的國際化,利率市場化改革,要尽快推進,最終達到資本下的可兌換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服務業的基礎。」龔方雄說。龔方雄認為,未來10年、20年、30年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會有一個非常長足的發展,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我經常講,很多人唱空中國,這是沒有道理的,還有把中國目前的發展狀况比作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日本一點道理都沒有,中國還有無窮無限的發展道路,中國還有很多高附加值的產業有待發展。」龔方雄說。

  堅持金融自由化改革方向

  影子銀行的快速去杠杆化使得信貸風險迅速攀升,銀行的惜貸情緒不斷上升。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加大打擊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占社會融資總額的比重在前3個季度下跌超過20%。張曙光認為,金融抑制和金融扭曲是中國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之一。由於金融扭曲,中國出現了很多奇特的現象。例如:影子銀行大行其道,地下金融格外紅火,高利貸風行,互聯網金融高歌猛進,數千億銀行存款流失,對銀行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民營銀行申辦困難重重等。「中國的金融體系相對完善,但金融市場并未開放,金融抑制相當嚴重。如果把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還可以提高0.7-1.4個百分點。」張曙光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經提出了金融改革措施,關鍵是如何具體落實和實施。他認為,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方向。首先,要降低准入門檻,讓國內外資本、特別是國內民間資本能夠參與金融活動;其次,讓市場決定利率和匯率形成,決定資金的配置;第三,改善金融監管。

  樓市尚有發展空間

  前三個季度,中國的房地產投資下跌了12.5%,低於2013年19.8%的增長。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房地產投資占到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25%,房地產市場的疲弱顯著拖累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各個行業中,以鋼鐵、水泥和玻璃為代表的重工業,以及建築設備生產企業,受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最大。為了遏制經濟下行的趨勢,中國政府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措施,特別是針對房地產領域。目前,中國46個城市中有42個城市放松了早前實施的「房屋限購令」,在這一系列措施公布之后,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另外,房貸新政中「認房不認貸」規定無疑是為低迷的樓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數據顯示,在10月份的前兩周中,30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同比僅下降9.9%,高於第三按季度15.3%的負增長。龔方雄認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的10年可能確實過去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作為中國經濟增長支柱的房地產業未來沒有發展空間。

  房地產不存在全局性泡沫

  中國經濟規模現在是9萬億美金,據龔方雄計算,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未來9-10年中國經濟的增量空間有20多萬億美金。他認為,中國經濟既然還有如此巨大的增長空間,房地產是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亦是服務業發展的載體,房地產的發展空間則一目了然。「很簡單地說,中國占全球人口的20%,但是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只占全球的7%-8%,這就造成中國的土地價格的昂貴。加上中國的服務業、消費業在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服務業總得有一個辦公的地方,即便是網購也要有物流,有物流業要有倉儲。倉儲亦是有形資產,所以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載體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龔方雄說。龔方雄分析指出,尽管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存在局部與短暫的泡沫,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房地產并不存在全局性的泡沫。因為中國未來的經濟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這就給房地產業也帶來未巨大的成長空間。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