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媒體:南北車合并后運行機制或變成計劃經濟模式

2014-11-03
来源:中国企业报
  或許僅僅是一種巧合,在惠普等大型跨國公司的一片拆分聲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將要合并的消息震動業內外。而“兩車”的同時停牌,也許意味著傳聞已久的合并將會成為一個事實。“兩車”合并的理由看起來很美好——防止中國企業在國際項目上相互搶單,增加其國際競爭力。目前,外界對“兩車”合并的主要擔憂是認為行業壟斷地位的形成,可能會造成中國國內高鐵產品采購成本的增加。其實,更加嚴重的問題在于,“兩車”合并后很可能使其內部的運行機制退化到計劃經濟運作模式,導致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大幅下降,產生1+1<2 的負面效應。這種判斷主要緣于以下三種擔心:
 
  第一,“兩車”產品的同質化程度高,合并后很可能會導致其在內部采取計劃經濟的運營模式,進而導致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的降低。南北兩車是2000年由原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拆分而來。二者業務結構高度相似,甚至連兩個公司關于主營業務的介紹都幾乎一樣。“兩車”在國際項目上相互壓價,也是由于這種業務結構的高度重疊造成的。在行政化合并后,表面上看是消除了相同業務單元的競爭關系,那么替代這種競爭的一定是“總公司”分配任務到相應業務公司的運營模式。也就是說,相應子公司由原來分別在不同母公司時的競爭關系,事實上變成了由同一母公司分配業務的車間。這等于把原來的外部市場經濟,變成了公司內部的“計劃經濟”。當競爭壓力消失后,其效率和創新能力的降低也幾乎成為必然。
 
  第二,“兩車”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不盡相同,合并后很可能形成觀念和文化上的沖突或對立,從而造成公司治理的困境,導致企業競爭力削弱。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80%以上的公司重組會遭遇失敗。在中國的國有公司中,重組后因班子不和、各立山頭所導致的企業內部幫派現象也屢見不鮮。“兩車”分立已有15年的歷史,各子公司領導層的培養和任用都會與母公司層面的用人風格、價值取向等密切相關。“兩車”旗下分別有多個控股子公司,管理層人數眾多。行政化合并后,由于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的調整,必然會導致相當一部分高管及員工的利益損失,由此可能會引發公開的或隱蔽的人事斗爭。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對于企業的競爭力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第三,“兩車”的市場策略各有側重,合并后這種市場定位的不同必將消失,在與國際巨頭競爭中的靈活性喪失,將會導致一些丟單問題的產生。盡管“兩車”在國際項目上常常會扮演競爭對手的角色,并導致一些本來能夠高價中標的項目低價中標,但從市場競爭和招投標規則的技術層面來分析,在大型國際項目的競爭中,通常會有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和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美國GE和日本川崎等主要公司參與競標,并不是兩個中國企業間的競爭。即使兩車中的一個不參與競標,也不能保證標的一定會落入參與競標的中國企業囊中,更無法保證一定能夠高價中標。比照國內招標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情形,兩個重要的中國企業同時參與同一項目的競標,在某種程度會對參與競爭的其他跨國公司形成一定的壓力;并且兩家中國企業的不同競爭策略,也會加大項目落入中國企業囊中的可能性。不能單從相互壓價、兩敗俱傷的角度去看待“兩車”在國際項目中的競爭。
 

  換一個角度看,“兩車”的行政化合并等于為這個行業里的跨國公司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而只剩下的一家企業,究竟是會變得像想象中那樣更強大,還是會脫離理想化的結局使得競爭力減弱甚至消失,顯然還是一個未知數。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是,“兩車”的迅速發展并成為中國的國家名片,都是在其從原來的母體里分拆之后,由于彼此的競爭性成長而創造的成果。當初只有“一車”時,中國的軌道交通設備非但沒有現在這樣強大的競爭力,相反還要從發達國家進口。人為消除了競爭后,是不是也會破壞由競爭產生的競爭力?這個問題也許還要等待事實來回答。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