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數字博物館的生命力在哪里?

2014-11-10
来源:東方網

  經過三年多的籌備,上海中國畫院數字博物館于昨天,即畫院首任院長豐子愷先生誕辰116周年當日正式上線。

  上海中國畫院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建院最早的兩家畫院之一,自1956年籌備成立至今,先后匯集了180多位書畫、篆刻藝術家,收藏有四千多件國家級的藝術珍品,可謂是“國家寶藏”。此次上線的數字博物館除了傳統的功能之外,還以特殊的高科技手段通過高清圖片瀏覽功能讓書畫收藏愛好者更了解傳統繪畫的精髓,網站還開通了互動的功能,網友與專業畫家進行交流。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博物館應運而生,并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近年來,中國在數字博物館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批批數字博物館、數字科技館開通運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數字博物館建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出現了一些亟待的問題:一些數字博物館剛上線,還能夠經常更新,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是“死水一潭”。

  從海外數字博物館的成功經驗來看,數據是基礎、技術是手段、應用才是真正的核心,想要使得數字博物館產生真正的作用,關鍵就在于能夠讓廣大網友從瀏覽中有所得,而這正是數字博物館為實體服務的關鍵。

  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肯定是智慧化,就是要讓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功能,通過數字化的方法實現,比如利用虛擬現實的方法實現觸摸文物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內眾多美術館、博物館應該結合自身特征,不斷做出有益的嘗試,推進數字博物館從數字化向智慧化的轉型升級。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