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博物館展覽季創新展覽模式

2014-11-06
来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6日訊 (記者 徐亞麗)自從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被免費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博物館。北京市借建國65周年和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的契機,整合優勢資源,與故宮、國家博物館、兄弟省市博物館合作,推出一批精品文物展覽,打造博物館展覽季。3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首都博物館副館長楊文英做客中國經濟網品牌視頻訪談節目《文化名人訪》,圍繞博物館如何創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等問題進行探討。

  劉超英做客中國經濟網品牌視頻訪談節目《文化名人訪》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澤彪/攝

  楊文英做客中國經濟網品牌視頻訪談節目《文化名人訪》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澤彪/攝

  首創博物館展覽季模式

  2014年3月,江西博物館攜館藏精品亮相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贛水流韻輝耀千載——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拉開了“博物館展覽季”的序幕。本次展覽區別于以往博物館“單打獨斗”舉辦展覽的模式,采取和各省市博物館合作的形式,把15項精品展覽納入到博物館展覽季的體系,活動將持續到12月。劉超英介紹,此次博物館展覽季由北京市文物局牽頭,聯合故宮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以及外省市的多家博物館舉辦精品文物展覽。全國一半省市以上的博物館參加了此次博物館展覽季活動。

  劉超英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是想充分發揮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品。“我們集合和全國了北京市部分博物館資源,這種模式在全國是首創。”劉超英說道。

  展示區域文化 主題要“接地氣”

  博物館展覽季旨在整合各地博物館優勢資源打造特色文物展覽。談到此次博物館展覽季的選題,劉超英表示,一方面突出了北京的文化的資源,展示北京的文物的精品。另一方面展示了區域文化,如流域文化,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等。

  為了使展覽內容更接地氣,此次博物館展覽季實行了策展制度。即每個人選取一個角度,通過解讀和構思,為貌不驚人的青銅器賦予美的含義。在博物館展覽季推出的一系列文物展覽中,以《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里的霸國》為主題的展覽(以下簡稱:呦呦鹿鳴)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展出三個月,接待觀眾近40萬人。對此,楊文英表示,選題新穎是該展覽獲得關注的重要因素。

  博物館展覽的選題要接人氣、接地氣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進而讓觀眾看懂展覽。楊文英介紹,“呦呦鹿鳴”是在山西臨汾大河口村考古挖掘新發現的霸國文物展覽,通過對燕國公主婚禮、祭禮、喪禮和宴飲的文物展示,概括當時周人整個生活的社會狀態。

  將博物館的展覽季打造成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打造博物館展覽季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充分整合博物館資源。打破博物館過去“單打獨斗”的展覽模式,實現聯合辦展。二是讓文物“活”起來。把全國的文化資源引到北京,通過北京輻射到全世界。”劉超英如是說。她表示,博物館展覽季明年將繼續推出,很多省市已經與北京市文物局商談明年的展覽季事宜,希望通過各方努力將博物館的展覽季打造成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劉超英還提到,博物館創新展覽模式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比如場租和接展費用等。例如,博物館舉辦書畫展將涉及美術館的場租。而現行的體制不允許提供場租。

  博物館應提供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

  “展覽是博物館向大眾傳播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要渠道,但是這不是唯一的。”楊文英這樣告訴大家。她表示,博物館正在嘗試為大眾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以首都博物館為例,相關部門正在與學校對接,開展對中小學生的社會教育活動。同時首都博物館還將探索把博物館的文物保管和技術修復部門對外開放。如展示對于考古挖掘出來的殘缺文物的修復過程,并把這種活動作為一個固定項目來定期展示。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文物保護和修復是如何進行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首都博物館還將逐步推出預約提看館藏文物的服務,這也是迎合當下社會收藏熱,滿足收藏愛好者進一步了解文物的需求。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