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观照电影》:当代电影行业观察

2014-11-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观照电影:艺术、评论和产业的观察》,(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何超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版,46 .00元。

《世界电影史》(第2版),(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倍译,北大出版社2 0 14年2月版,198 .00元。

阿木 自由撰稿人,北京

对于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这对夫妻,很多影迷并不陌生,前者的《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被不少影迷赞为“外国学者研究香港电影的圣经”,夫妻俩合著的《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世界电影史》则都是学院学生的必读物,其中《世界电影史》在今年年初时还推出了第二版。两位作者经过了大量的修订、校正,并增补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电影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其学术追求与态度。即使是对博客写作,夫妇俩也很用心,且无心插柳柳成荫,写就了不少时效性、思想性、可读性都很强的文章。

这本《观照电影:艺术、评论和产业的观察》,则是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的文章的精选集。

《观照电影》一书中,作者回顾了博客与书的关系:在2006年9月底正式开始博客写作,英文版的《观照电影》则结集出版于2011年,全书从300多篇博客文章精选而来,同时也称赞了博客的重要性,“在纸质媒体上我们不可能对电影评论本身展开长篇大论,不可能细论默片的妙处,不可能细数好演技的要素,不可能对华纳经典卡通电影进行逐帧定格的品评……而博客则让我们成为了精神贵族,我们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并将我们的想法快速地传达给读者”、“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个博客分明已成为了我们自编自撰的网络杂志”。而且,作者还反驳了几个传统观点,比如有人认为“作为艺术的电影不可避免地会与作为商业的电影产生冲突”,作者就指出了其片面性与不合理性。

全书分为了六个部分,“行业观察”、“电影写作”、“电影艺术”、“叙事和风格”、“电影评鉴”及“展望未来”,重头戏在第一部分“行业观察”,尽管这部分的篇幅只占了20%不到。第一篇文章是克里斯汀·汤普森写的博文《世界对好莱坞大片说不!?》,这是一篇反驳性的随笔性评论,评驳对象是当年《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的一篇文章《好莱坞步入夕阳》,原文作者是奈森·加德斯(《新视点季刊》、《环球视点》编辑)和迈克尔·梅达沃伊(凤凰影业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汤普森一边指出原作的各种错漏百出之处,一边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文末还带有作者的“后记”,应该是在这本书出版前夕的修订时所做的补充,折射出两位作者在将博文集结出版时的严谨性。

“行业观察”的第二、第三篇文章分别是《直面电影续集不断的现实吧!》与《待售的超级英雄》,前者是大卫·波德维尔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数名研究生和教职人员一起讨论的实录,后者则是对当时陆续涌现的漫画英雄作品《钢铁侠》、《蜘蛛侠》、《黑暗骑士》等的现象性分析评论。两篇文章即使是放在现在来看,依然是很有价值的。大卫·波德维尔将超级英雄片的潮流追根溯源,归纳为:电影类型的等级制度发生了变化、特效的重要性、作者电影向类型电影的转变、夸张刻意的表演等。不过,在我看来,对于超级英雄片的分析,也折射出大卫·波德维尔的偏颇之处。他评论《黑暗骑士》里演员的表演带有点酸溜溜的意味:小丑“这种夸张表演的原则就是每一幕戏都要着力渲染。你如果演得平淡那肯定是讨不到什么好处的,但如果你发力到位,那说不定还能捧得一座奥斯卡奖”(p44);他也认为“小丑对自己过去历史的讲述就前后不一”(p27),使得影片并不能自圆其说;整体上《黑暗骑士》是“一部装腔作势、空洞乏味的电影”(p30),“如果要找一部正宗的犯罪片,其中包含视觉冲击、紧张的情绪和政治评论,那我会选陈木胜导演的《新警察故事》”(p31)。

第三部分“电影艺术”及第四部分“叙事和风格”则可以看做是他们夫妻俩的另一部代表作《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的衍生与补充。作者先是在“电影艺术”这部分从视觉性、表演性等角度介绍了电影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然后“叙事与风格”部分以《碟中谍3》、《谍影重重3》、《权力与荣耀》等作品为例,分别介绍了动作片的建制规范化、摇摆镜头、闪回叙事等,使得对于叙事风格的解析不会显得那么的艰涩。当然,无论是大卫·波德维尔还是克里斯汀·汤普森,都并非那种故作高深的学者,他们的文字里充满着幽默,还有一些很直性子的语言———既有思想性、思考性,又通俗易懂。

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妻俩都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学院的名誉教授,也是当代电影学者、理论家,但他们密切关注着当代电影行业的发展变化,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而《观照电影》是他们近几年的思想、见解的精华集中。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