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會展之都爭奪暗戰:津滬廣三地齊發力

2014-11-11
来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董萍 發自廣州

  天津衛、上海灘、廣州商都,這三個有著不同歷史功能的城市,如今正試圖利用會展經濟,帶動GDP發展。

  目前,這三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會展中心,盡管其都屬于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但隨著天津工程進度趨緩、廣州錯失最大展館后,三城會展之都爭奪越發激烈。

  展館建設趨緩

  “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最終從北京移師上海,10月21日,作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試運營的首個展覽,展覽面積前所未有的擴張,展期內達到13萬的人流,參展企業近1500余家。該會展中心一位負責運營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炫耀,“這是非常好的成績,單位面積的觀眾到會率非常高。像廣交會這樣的全球第一大綜合展覽,100萬㎡的展覽規模,三期15天到會也僅18.8萬人次。”

  對于選擇移師上海的原因,“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組委會副主任和策劃部總監陳望平表示,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緊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可以借助航空、高鐵、城鐵、地鐵、公路等多種交通手段,未來還有配套的商圈。從這里能夠連通到北至哈爾濱、南到廣州的廣大區域。將來,大虹橋效應不僅會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地區,還完全可以輻射到全國,甚至是全球。

  但兩年前,當該項目最終確定后不久,作為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城市—天津,也在2012年3月和商務部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兩個月后,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項目開工。場館總投資80億,天津市政府另投入300億進行配套設施建設。2013年5月,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平曾對外表示,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項目全部完工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展館。然而,目前由于配套資金遲遲不到位,工程進展趨緩。

  實際上,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廣州國際會展中心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都隸屬商務部直管的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以下簡稱“外貿中心集團” )。

  依據規劃,天津國家會展項目是新形勢下進一步推動天津北方經濟中心建設、優化我國會展業戰略發展布局、打造全球會展業新高地的重要平臺,立足環渤海、輻射東北亞、面向全世界,努力成為具有持續領先能力的會展綜合體。

  而“按照商務部的戰略布局,未來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展館建成后,天津會展行業輻射東北、華北、環渤海地區,上海會展行業輻射長三角,廣州輻射珠三角。而展館的落成和運營對于區域產業升級發展影響將是非常大的。”上述人士分析說。

  上海的幸運草

  如果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落,人們就很容易發現一片“幸運草”形狀的建筑。這個傾盡上海心血的建筑,或許正給上海市帶來幸運。

  這實際上是正在試運營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它一舉超越此前號稱“亞洲第一大展館”的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成為全球最大會展綜合體。

  官方資料顯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該展館總建筑面積近150萬㎡,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由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盡管10月份剛剛試運營,展館各部分功能尚處在磨合期,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就開始招攬全國和世界級的知名大展。

  除了上述的“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外,這個試運行中的全球最大會展綜合體,已經得到眾多國際知名展會的合約, 其中包括“七大紡織展”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秋季大展、意大利Milano Unica面料展(上海)等。

  “有些簽訂了合同,有些還在等待排期。這些大展只能選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沒有其他更適合的展館可去,目前無非就是雙方利益尚未談妥。”參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試運營的內部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他還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截至2015年,國家展覽中心已經招展80萬平米,30個國內外大展。在尚未完全交付的情況下,商場出租率超80%。

  “之前上海的很多大型展覽想擴容,但一直苦于找不到適合的展館。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落成,解決了上海市會展市場多年來沒有特大型展館的瓶頸問題。所以接洽租用展館單位非常多。”該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得益于這片幸運草的帶動,根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的預計,會展行業拉動上海GDP約8%。2012年僅展覽收入就達到250億。

  廣州的遺憾

  官方資料顯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的投資運營方為“上海博覽會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7月成立。

  按照2011年1月《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設國家會展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外貿中心集團和上海世博集團按比例出資。前者代表商務部,后者代表上海市政府。場館設施共投資120億。上海市政府提供建設用地1560畝,另投幾400進行配套建設。

  一直不為外界關注的是,“外貿中心集團”總部設在廣州,它最早全資運營的是“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展館。不久的將來,其運營的廣州、上海、天津三地展館,總建筑面積將分別達70萬㎡、147萬㎡、148.6萬㎡。

  作為商務部直屬事業單位,“外貿中心集團”在中國的會展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業內人士評價,它是借助在廣州運作“廣交會”50多年的經驗和資源,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地展覽公司(本身擁有場館)。下一步,它將把在廣州多年的經驗和資源,逐步復制到上海和天津展館。

  鮮為人知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曾有機會落戶廣州。

  “外貿中心集團”最早在廣州起步。它所運營的“廣交會”在廣州不間斷地舉辦了57年共116屆,被稱為“中國第一展”。而“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2008年建成后也被稱為“亞洲最大的展館”和“世界第二大展館”。

  多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落成后,外貿中心(集團)在2010年左右,曾試圖向廣州市政府要琶洲展館A區西面的一塊地,做三期展館,從而打造世界第一大展館。

  “上海市政府得知此消息,立即跟商務部溝通,要把‘外貿中心集團’引到上海。上海市政府指示在虹橋機場附近劃撥2000畝地,要求只要是國家會展中心的事情,各個部門必須全力配合。”行業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天津市政府也堅決邀請,給出的優惠是,讓“外貿中心集團”出少部分錢,占大股東來建設和運營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資金不足部分,由市政府貸款給該項目。

  盡管目前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已落成和運營,上海市政府卻相當低調,并未對外大舉宣傳。

  知情人透露,現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內部開會說,現在還沒到慶功的時候。這么大的場館不僅上海,在全國也都沒有過,大家一定要把工作做得很細。建議目前不要慶祝,運營一段時間后,證明能夠管好再慶祝。

  痛失機遇的廣州市政府也非常重視會展行業。

  10月16日,新到任的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就巡視了第116屆廣交會展館,指出廣州要依托廣交會金字招牌,創設更多專業展會,以會展業的發展引領產業高端集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不甘落后的廣州

  “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會展之都前三強名次經歷了北上廣、上北廣、上廣北的不同排序。2008年奧運會后,上海一舉超越北京,牢牢占領龍頭地位。目前廣州已超過北京,占據老二。而后來者天津,也試圖有所作為。”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會長、廣州大學教授劉松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州是千年商都,會展業起步最早,曾一度領先。后逐漸被上海超越。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落成又加速這種趨勢。” 劉松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達了她的擔憂。

  數據顯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落成后,廣州幾個知名大展,如電梯展、廣告展、印刷展、家具展(秋季)等已經決定2015年遷移到上海。

  上海會展龍頭地位似乎已經穩固。上海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其重要支點之一就是會展。預計未來幾年上海會展業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總展出面積將超過1500萬平方米。”

  實際上,廣州不甘落后。

  2014年3月通過的《廣州建設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發展規劃(2013-2020)》顯示:廣州市政府正推動廣州會展業實現“三年品質提升,八年國際一流”。提出打造“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推動廣州從國家級會展中心城市向立足華南、輻射長三角、環渤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會展中心邁進。

  廣州市經貿委副主任楊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處于從國家級會展中心城市向洲際級會展中心城市快速邁進的階段。

  廣州會展業發展規模、市場基礎、產業支撐、功能配套優勢明顯,但明顯存在著會展業的國際化水平不高,會議和節事活動發展相對滯后,會展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尚不充分,會展業服務水平和商務環境亟需改善等差距。

  而對于“外貿中心”集團而言,三地展館都是旗下的投資項目,其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統籌運營三地場館,避免內耗和惡性競爭。

  “如果集團內部規定誰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這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所以從調動積極性鼓勵進取,早日實現投資回報出發,集團進行錯位競爭,統籌管理。大的原則是‘南輕北重,上海輕重結合’。在實際過程中,外貿中心集團總會進行三地的統籌。這其中有頂層設計問題,但具體三地怎么錯位,內部仍在商討。”外貿中心集團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