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雙11:獨自狂歡能否變成集體狂歡?

2014-11-12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電商新知

  文/新知百略特邀作者“電商新知”(微信號:dsxinzhi)

  3分鍾破10億、38分鍾破100億、13小時破300億,15小時30分破400億……這是阿裏的天貓平台在今年雙11創下的銷售記錄,相比去年,阿裏又再次毫無懸念地破了諸多自己創造的“奇跡”。但電商君對於今年的數字遊戲早已失去了興致,因為無論雙11當天的交易額最終停留在哪個數字上,似乎都會成為展示阿裏巴巴電商平台勝利的一個標志。從這個層面看,數字的確沒那么重要了。

  不過,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這些讓人驚歎的銷售數字和記錄,不僅給其他電商渠道平台,也給中國整個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馬雲曾在去年雙11以勝利者的姿態強調:數字並不重要,不要關注這個數字,而要關注數字背後,理解這個數字背後的“市場的力量”。

  而所謂“市場的力量”,則源自於國人購買力的積累爆發與互聯網商業的普及興起相互碰撞融合所產生的商業勢能。在中國,雙11式消費主義的形成沒有發生在行業不成熟但模式完善的傳統零售商業,而是產生於由互聯網和科技主導的電商領域,可謂時也命也,但也因此給中國商業帶來了巨大且複雜的變革:

  大規模購物可以完全是一個人的消費行為;所有稱得上網民正的消費者在將消費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無論是購物還是享受其他生活服務,形成了巨大的所謂電商人口紅利;幾乎所有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不僅是被逐漸侵蝕,而是被這種隨時隨地“獨自狂歡”的消費習慣所瓦解顛覆。

  過去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的商業文明和隨之形成的一系列的消費形式與傳統,都在這種勢能的推動下主動或被動的進行著“異地重建”。

  因此,2014年的11月11日,在電商君看來,可能會成為一個裏程碑式的日子。這個由阿裏發起的世界上最瘋狂的購物狂歡節,盡管因為阿裏的商業模式和生態,而產生了如刷單、假貨、漲價優惠、物流失控等諸多為人詬病的問題,但已經將“雙11”這種購物和消費的“個人化”和“非理性”深深地嵌入到了中國商業的基因裏。

  這也是為什么電商君不看好賣產品的O2O電商模式的發展以及線下零售商形成聯盟建立獨立消費體系的關鍵原因之一,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文明已經進化到無論好壞但足夠高效先進的全新消費商業體系之中,任何想把購物行為拉回線下的努力都顯得有些徒勞。不過,本地生活服務O2O因為不是純線上交易的消費行為,所以它的發展和崛起是另一個維度的話題:服務業消費的互聯網化和移動化。

  O2O電商沒戲,線下零售無望,這是不是意味著阿裏將會與消費者一樣永遠“獨自狂歡”下去?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電商的商業模式也許不會再發生大的變革,但電商的市場格局和發展方向,卻必然要發生改變。

  據統計,2014年中國線上零售占據全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0%,中國電商的人口紅利期還尚有餘溫,未來出現爆炸性增長仍可預期。同時,網購群體市場的消費結構也在升級,消費內容也更加多元化,導致質量相對有保障的天貓、京東、唯品會等B2C電商平台近年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這一市場雖然被殘酷的價格戰和商品同質化所困擾,但仍是渠道為王的時代,天貓、京東、唯品會三足鼎立或天貓、京東雙雄爭霸的格局仍會繼續,只是未來阿裏天貓平台的一家獨大的局面,恐怕難以為繼:

  市場的高速增長將會讓商家的多元選擇和平台的差異化競爭等趨勢更加明顯,今年的阿裏還可以依靠強大的渠道號召力逼迫商家做二選一,未來這種可能性將隨著其他電商平台的全面戰爭和真正共享“雙11”而變得越來越困難,總體市場需求的擴大也將趨於消費者的分流,市場份額的重新洗牌在所難免。

  而更為重要的變化在於中國式電商模式的國際化機遇。今年的雙十一,“全球化”被當成一張很重要的牌被打了出來,互聯網既然是沒有邊界的,那么全球零售業也不是不可以期待的。隨著亞馬遜的加入,以及淘寶今年雙十一強化“海淘”和直郵,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消費文化已經開始向全球輸出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卷入”了雙十一。

  有沒有一種可能,“雙11”成為真正的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至少,在電商君看來,讓中國與同樣商業生態和消費人口紅利並且急需擁抱互聯網科技的新興國家一起“獨自狂歡”,這樣“脫光”的集體式狂歡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美好的場景會屬於阿裏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