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571億 雙11網購再創紀錄

2014-11-12
来源:香港商報

   571億 雙11網購再創紀錄

  專家:狂歡刺激內需利復蘇經濟

  一年一度的阿里「雙11」購物節順利結束了,這場血雨腥風式的促銷,激起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購物狂潮。作為電商標桿的阿里昨天又一次創造了媒體追逐的盛宴,今年僅用13小時31分,阿里就突破去年「雙11」全天362億元的紀錄,全天更締造了571.12億元新高度。然而,從阿里、京東、蘇寧3家電商巨頭的戰況看,國際化、移動端、O2O是今年「雙11」的三大特色。專家表示,在經濟總體下行的大環境里,「雙11」是一抹不多見的亮色。購物節的狂歡能夠促進內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經濟的復蘇。

        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

  馬雲感謝「敗家女人」

  「雙11」光棍節網購狂歡已連續6年舉行,回顧歷年「雙11」,成交額都是呈現幾何級的增長,2009年「雙11」銷售額5200萬元;2010年「雙11」總銷售額增至9.36億元;2011年,這一數字飆升至52億元。而在2012,天貓1111購物狂歡節實現191億成交額,刷新全球網購節單日銷量紀錄。2013年「雙11」達362億元,占到當天中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一半以上,是美國年度最大網絡購物日——「網絡星期一」的2.5倍以上。

  盡管「剁手族」在「雙11」之前齊喊「要克制」,但一場瘋狂的「中國式血拼」卻在大家的預想中如期而至。作為電商的龍頭老大,阿里巴巴紐交所成功上市后的第一個「雙11」自然備受關注,數據直播吸引了海內外近600名媒體記者前來見證。11000名阿里員工不停奮戰的24小時,讓全世界的網購者盡情享受「雙11」的快感。

  狂潮漫全球手機交易成主力

  雖然外界預測今年「雙11」成交額將再次刷新,但當天消費者的下手速度之快仍突破想象。今年「雙11」昨日零點拉開戰幕,開場近3分鐘,支付寶銷售額就達到10億元,兩小時后,銷售額突破150億元。13時31分,天貓「雙11」交易額突破362億元,打破去年11月11日全天的成交紀錄。

  商家也不斷刷新成交:截止11日中午12時,天貓有12家店舖銷售額過億元,手機、服飾、家具、電器類商家領銜,42家店舖超過5000萬,其中小米官方旗艦店支付金額更是突破10億元,成為首個銷售額破10億的商家。

  另外,今年「雙11」的兩大亮點,一是陽光化的海外購,這是國家正式推進跨境電商試點工作后的首個跨境網購「雙11」。現場全球交易圖顯示,僅僅過了1小時,全球已經有179個國家和地區被當地的「雙11」參與者點亮。思略特全球合夥人徐晉表示,跨境電商在中國已成為一個新興的重要趨勢,這種趨勢有望繼續加速。二是移動終端消費,移動端訪問「雙11」的流量幾乎達到PC端的兩倍,而在往年,這一數據職占到20%左右。

  股價創新高阿里市值全球第七

  而隨著數字的不斷刷新,阿里的股價也隨之一路走高,最終上漲4.01%,爆收119.19美元,市值2937.1億美元,超過了富國銀行(2792.5億美元),僅次於強生(3046億美元),全球市值排名第七。中國新首富馬雲表示,要感謝中國婦女,這些「敗家的女人」,我可以保證很多女人是為孩子、為老公買的,為爸爸媽媽買的,女人比男人考慮別人多多了。

  三巨頭混戰三大平臺數據

  可以看見的是,繼成功上市之后,阿里又一次創造了媒體追逐的盛宴。而這一次,大家見證的是網民消費的盛宴。從阿里、京東、蘇寧3家電商巨頭的備戰情況看,國際化、移動端、O2O是今年「雙11」的三大特色。

  拼移動端三大電商發力

  盡管京東商城的促銷期長達12天,但11日當天京東也迎來小高峰。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1日上午10時,京東的訂單量達去年同期的2.4倍,其中移動端訂單量增長迅猛,占總體訂單量的比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作為第二年主打「O2O購物節」的蘇寧,蘇寧雲商運營總部執行副總裁李斌則公布消息稱,截至凌晨1時,蘇寧易購PC端和移動端同時在線人數峰值達到206萬,11日凌晨零時到6時產生的訂單發貨率達到98.3%,門店自提比例達到25%左右。當然,阿里此前投資的微博、Ucweb、優酷馬鈴薯等公司也全部投入「雙11」大戰。微博在移動端發力,包括26位明星在內的1111位微博紅人在微博上發放天貓「雙11」紅包。

  據阿里巴巴首席運營官張勇透露,阿里的移動端即時流量數據在昨晚6點鐘以后有飛速上升,這是PC端從未有過的現象。「可以想象,那個時候消費者使用的場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可以預料今年移動端的消費者參與度會空前高漲,我們也將作更多改變,去滿足移動端的消費者需求。」對於今年「雙11」整個電商行業的銷售情況,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副總裁田崢曾預測,今年銷售額預估超過500億元。但據奇虎360根據阿里巴巴軟件活躍程度預測,今年僅阿里一家「雙11」銷售額就可能達到637億元。無論是哪個數字,今年「雙11」再創紀錄已成共識。

  量大利小快遞業喜憂參半

  據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雙11」期間全國快件業務量將超過5億件。被快遞行業內冠以「史上最嚴大考」的「雙11」購物節陸續開鑼。值得注意的是,5年「雙11」下來,隨著阿里菜鳥網絡成立、蘇寧1600家門店互聯網改造以及京東亞洲一號的投用,雖然快遞量面臨再度爆棚,可各大平臺各出奇招,對於自身的物流保障依舊自信滿滿。據介紹,和去年相比,今年物流預警雷達大數據沉澱更多,預測和監測由原來的城區配送網點更多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同時配合國際化戰略,物流預警雷達可以監測到全球220多個國家的包裹發貨和簽收情況,實現全球物流全鏈路追蹤。

  學者:快遞業要做亮「蛋糕」

  然而,頭頂「業務量全球第一」、「雙11」快件總量破5億等光環的中國快遞業卻喜憂參半。因「雙11」來臨,租賃倉庫存放快件,招聘臨時快遞員,鼓勵員工家屬參與收寄快遞,將員工擬分為三班24小時輪流作業成為快遞行業近期的工作重點。這讓面對超負荷工作讓快遞行業直呼壓力山大。當線上電商「雙11」風光無限之際,線下的快遞企業大多在「微利化」的泥潭中焦頭爛額。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無奈地感嘆:「電商一天的進賬,可能抵得上我們快遞做一年!」

  據了解,中通、圓通、韻達等國內主要快遞企業里電商快件的比重均超過70%。近年來,快遞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電商的支撐,但對電商的過度依賴也使得快遞企業在產業鏈中趨於弱勢而泥潭難脫。與此同時,「量小利大」的國際快遞市場卻幾乎被四大外資快遞巨頭「獨占」。中國快遞企業除了順豐速運開通美國、日本等少數海外服務外,其他快遞企業均未能以自有品牌、自營方式走出國門。「快遞業應當在國內市場健康發展后,再考慮走出去的問題。」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美娟指出,低價的競爭只會帶來惡性循環,國內市場廣闊,快遞業的下一步思考不應當侷限於將「蛋糕」做大,而是將「蛋糕」做漂亮。

  新經濟拉動內需

  電商成轉型推手

  在經濟總體下行的大環境里,「雙11」是一抹不多見的亮色。有專家指出,「雙11」購物節的狂歡能夠促進內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經濟的復蘇。電子商務之所以被稱為新經濟,是因為這種經濟方式增加了商品生產者的競爭,降低了商品的邊際成本。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教授章學拯表示,實體企業應該在電商新消費時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想方設法去降低通過電子的方式降低供應鏈成本,這樣才能讓自身有足夠的效益、以及更富用戶粘性的售后服務保障。

  馬雲盼支付寶A股上市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亦指出,「雙11」狂歡效應為拉動內需創造了機遇,也讓物流、支付、零售業甚至制造業在數據背后看到變革的可能,新的消費時點期待商業體系再升級。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全年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GDP總額。可見,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昨日說的那樣,「我們更關注數字背后的東西,通過數字我們怎麼樣去真正地理解市場的力量。把做五六百億、做千億、做萬億的能力,放到真正的幫助更多的企業轉型升級上去,真正地讓整個社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經濟手段進行運轉。」他透露,支付寶未來一定會上市,很遺憾阿里巴巴沒有辦法在A股上市,希望支付寶有這個機會。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